“魏軍投水逃命淹死的有十幾萬,被殺的也有這么多,其余脫甲叩頭求為俘虜的也有五萬人。”
“韋睿派人通知昌義之,昌義之悲喜交加,顧不上回答,只是一個勁兒地喊又活了!又活了!蕭衍派中書郎周舍到淮河邊勞軍。”
李煜:韋睿把繳獲的物資堆積在軍門,周舍觀看后,對韋睿說將軍繳獲的真和熊耳山一樣高了,韋睿因功晉爵為侯。
天監七年,韋睿改任左衛將軍,不久任安西將軍長史、南郡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這時趕上司州刺史馬仙琕從北邊回師,被魏人追擊,三關人心惶恐。
朝廷下詔命韋睿率領眾軍增援。韋睿到安陸,把城墻增高到兩丈多,又開掘大溝,建起高高的敵樓。
眾人都笑他膽小,韋睿說不對,作將軍應該有膽小的時候。
此時,元英又追擊馬仙琕,企圖一雪鐘離之戰大敗的恥辱,聽說韋睿到了才退兵,蕭衍也下詔罷兵。
天監八年,韋睿被改授為遷信武將軍、江州刺史。
次年,韋睿被征召入朝,任員外散騎常侍、右衛將軍。
累官左衛將軍、太子詹事,不久后又加通直散騎常侍。
天監十三年,韋睿出任丹陽尹,其后因公事被免職。
次年,改任雍州刺史。
起初,韋睿在家鄉起兵,有個叫陰雙光的客人哭著勸阻他。
等到韋睿衣錦還鄉作雍州刺史時,陰雙光在路邊迎接。
韋睿笑著對他說要是聽了你的話,我恐怕要在路上要飯了,仍賞給他十頭耕牛。
韋睿對舊友從不吝惜,士大夫七十歲以上的,多授予假板縣令之職,家鄉人對他十分感懷。
天監十五年,韋睿上表請求辭官,朝廷下詔不準以示優待。
又征召他入京封為護軍。賜給鼓吹一部,在殿省值班。
韋睿在朝中待人恭謹,從未和別人怒目對視過,蕭衍也很尊敬他。
韋睿生性慈愛,撫養兄長的遺孤比自己的兒子還盡心,歷次做官所得的賞賜,都分送給親朋故友,家無余財。
后來作護軍,在家閑居無事,仰慕漢代石建、陸賈的為人,于是把他們的像畫在墻上供自己觀賞。
當時雖已年老,有空閑了還教兒孫們讀書。
他的第三子韋棱尤其通曉經史,當世人都稱贊其博聞。
韋睿經常坐著讓韋棱講說書中內容,韋睿有時對書中的發現與解說,韋棱也趕不上。
蕭衍當時醉心于佛教,天下人也都感染上這種風習。
韋睿自以為信守恬淡寡欲,又位居大臣,不愿與世人隨波逐流,行事全與平時相同。
普通元年,韋睿被改授為侍中、車騎將軍。
還未正式拜官,他便于八月二十三日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九歲。
遺言薄葬,以時服裝殮。
蕭衍當天親臨吊唁,哭得很悲痛,追贈他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嚴。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