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之則認為魏軍來自遠方,已經疲憊不堪,而且距離梁軍也很遠,敵軍可能沒有防備之心。”
“他認為應該趁敵軍尚未集結,出其不意地打擊他們,相信敵軍必定會失敗。”
“此外,他們已經了解到敵人所占據的營寨周圍有茂盛的樹林,敵軍不太可能在夜間行動。”
“如果其他人心存疑慮,他愿意獨自率領部隊前去襲擊。”
“最終,陳慶之率領兩百名突騎兵奔襲魏軍營地,并成功擊敗了敵軍的先頭部隊,造成魏軍的恐慌。”
“隨后,陳慶之回師與其他將領連營前進,據守渦陽城與北魏軍隊對峙。”
蘇軾:經過數百場戰斗,從春季持續到冬季,人馬疲憊,士氣低落。
北魏的援軍在梁軍后方修筑營壘,曹仲宗等人擔心會受到敵人的夾擊,考慮撤軍。
然而,陳慶之手持符節站在軍營大門口,表示要繼續戰斗。
他指出,他們集結來到這個地方已經一年了,消耗了大量糧草和武器。
盡管各支部隊都失去了斗志,想要逃脫,但這并不能算是建立功績,只是為了掠奪而聚集在一起。
他提到自己聽說只有將士置于必死境地,才能激發他們奮勇爭先的決心。
他計劃等到敵人全部合圍后再與之決戰。如果確實有人想要撤軍。
他聲稱已經有了相應的密詔,任何違抗者將依法處理。
曹仲宗對他的計策表示佩服,并聽從了他的意見。
在接下來的戰斗中,梁軍乘夜色掩護,出動騎兵突襲魏軍,連續攻克四個營壘。
渦陽戍主王緯聽聞消息后選擇投降,其余九座城堡依然堅守。
韋放在投降的魏軍中挑選了30余人釋放,讓他們返回魏軍各營壘,報告渦陽已經陷落的消息。
與此同時,陳慶之率領軍隊緊隨被釋放的魏軍士卒之后,擂鼓吶喊展開進攻。
在梁軍凌厲的攻勢下,魏軍剩下的九座城堡相繼潰敗。
梁軍趁勝追擊,大敗魏軍,俘虜和斬殺眾多敵軍,渦水幾乎斷流,城內三萬余人紛紛投降。
梁武帝下詔將渦陽地區設立為西徐州。梁軍隨后乘勝進軍至城父。
在南梁大通二年,北魏發生內亂,北魏大將軍爾朱榮鎮壓叛亂,并趁機大肆屠殺北魏皇室。
在此混亂的局勢下,魏北海王元顥選擇投降梁朝,并請求梁武帝出兵幫助他稱帝。
為了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決定支持元顥,并任命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軍護送元顥北歸。
元顥在渙水地區稱帝,并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的職位。
在南梁大通元年三月,由于邢杲的叛亂,三齊地區陷入混亂,邢杲的勢力逐漸壯大。
于是,北魏大軍在爾朱榮和元天穆的指揮下,東出進攻。
陳慶之率領的梁軍開始北伐,他們從铚縣出發,攻克滎城,最終來到睢陽地區。
同年四月,魏將丘大千率領七萬人修筑九座城池,以抵御梁軍的進攻。
陳慶之率領軍隊發起進攻,在一天之內攻占了三座城池,迫使丘大千投降。
元顥進一步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以表彰他的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