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恭出生于今河北景縣,他的爺爺是東魏權臣北齊王朝的奠基人高歡。
其父高澄在高歡死后,繼續把持東魏朝政大權,而高長恭本來是有機會做皇帝的。
但他的父親高澄在即將篡魏稱帝時,卻被家奴蘭京刺殺。
事后,高澄之弟高洋在誅殺了蘭京后,篡魏稱帝,建立北齊政權。
因此,高長恭早年仕途遠不如其他高氏兄弟,在其他兄弟早早封王時,高長恭直到17歲才被授為散騎侍郎。
而北齊的皇帝們大多荒淫暴虐,且精神都不太正常,素有禽獸王朝之稱。
但北齊高氏家族卻出了很多美男子,高長恭的爺爺高歡和父親高澄都是帥哥。
“高長恭雖然出身于權貴之門,長于帝王之家,卻因為其生母的地位卑微。”
“不像其四弟神武嫡孫、文襄嫡子高孝琬尊貴,所以早年的仕途經歷遠不如其兄弟。”
“北齊文宣帝高洋時期,其弟早在天保元年就受封河間王,其本人則直到天保八年方才起家通直散騎侍郎。”
“天保九年,封樂城縣開國公,食邑八百戶。”
“等到封土建侯的時候,他選擇荒地建陵邑社廟。”
“天保十年,授官儀同三司。”
“高長恭此時朝服畫龍,車停馬舍。”
“這一年,官升上儀同三司。”
“他推舉治理的對策,恥于散布不好的言說,仍以本來的官員大膽治理州事。”
“高長恭少年閱覽治國文章,在北方抽空整頓學術整理經書,民間歌謠多有稱頌。”
“北齊文宣帝高洋死后,北齊廢帝高殷即位,改元乾明,百官晉升。”
“乾明元年,高長恭官拜左右大將軍,增封地一千戶。”
“三月,高長恭封徐州蘭陵郡王。”
“職位一再晉升,連續分賜高官,此番聲勢威武雄壯,震動帝京。”
“但高殷執政時期極短,同年八月,太皇太后婁昭君下令廢黜年少的高殷為濟南王。”
“當時權勢滔天的常山王高演繼位,改元皇建。”
“皇建元年,蘭陵王高長恭受賞增邑通南一千五百戶,改統中領軍,加封開府儀同三司,蘭陵王派得力官屬治理百姓。”
“他所管轄的軍營密密排列,戍邊軍士接連不斷。”
“皇建二年孝昭帝高演受傷,后病情惡化,同年十一月,高演詔令長廣王高湛繼承皇位。”
“武成帝高湛即位之后,改元大寧,大寧元年,蘭陵王綬官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并州刺史,其余官銜依舊保留。”
“而蘭陵王依舊勤勉任事,不曾懈怠,經常學習有關周宣王、東漢光武帝以及春秋時晉文公的內容自勉,他在任期間的成績,沒有什么大的過失。”
“大寧二年,蘭陵王高長恭封巨鹿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升官至領軍將軍。”
“河清三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黃土高原的北周對北齊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