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團圍困,北齊武成皇帝急忙調集軍隊前去解圍。”
“在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動了一次次進攻,都被北周軍隊擊潰,眼看就要面臨全軍覆滅的境地。”
“這時,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面具,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
“守城的北齊軍隊被困多日,不敢冒然開門,蘭陵王摘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
“正是這次大捷,使得蘭陵王威名遠揚,北齊皇帝加封他為尚書令。”
杜甫:高長恭的長相更加俊美,像個美麗的女子一樣,且聲音富有磁性,柔美動聽。
以致在戰斗中,高長恭因面相太過柔美往往會被敵人輕視。
于是,高長恭每次出戰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來震懾敵人。
559年,北齊開國皇帝高洋在位晚年因荒淫殘暴,酒色過度而暴斃。
年僅34歲,同年,其子高殷即位后,冊封高長恭為蘭陵王。
560年,高殷的叔叔高演發動政變,在將高殷廢殺后,高演自立為帝,是為北齊孝昭帝。
高演即位后,蘭陵王高長恭逐漸得到重用。
561年,在位僅1年的北齊孝昭帝高演去世,年僅二十七歲。
臨終時高演為了不讓兒子高百年,落得和高殷一樣的下場,便將皇位傳位于弟弟高湛,并懇求高湛要善待自己的妻子兒女。
但高湛即位后,還是將他的兒子高百年殺害,同年,高湛即位,是為北齊武成帝。
而20歲的蘭陵王高長恭被授為并州刺史,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563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派遣大將軍楊忠與突厥十萬騎兵合兵,征伐北齊。
此戰,蘭陵王高長恭率軍奮力沖殺,將突厥軍擊退。
次年,北周20萬大軍再次征伐北齊,并圍攻了北齊重鎮洛陽數十日,北齊守城部隊彈盡糧絕,形勢岌岌可危。
北齊武成帝高湛隨即派蘭陵王高長恭等人,前往洛陽救援。
此戰,蘭陵王親率五百騎兵,在北周軍的包圍圈中殺出一條血路,沖到洛陽城下。
但因蘭陵王戴著頭盔,洛陽城中的北齊軍不確定是敵軍還是我軍。
直到蘭陵王把頭盔脫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后,守城的北齊軍頓時歡聲四起,軍心大振。
同時又打開城門和蘭陵王的軍隊,內外夾攻,最終大敗北周軍,史稱邙山之戰。
戰后,蘭陵王高長恭一戰成名威名大振。
而士兵們為了歌頌蘭陵王的英勇善戰,便創作了后來有名的《蘭陵王入陣曲》,但這為他日后受猜忌被殺埋下了禍患,
569年,北齊武成帝高湛去世,年僅32歲,其子北齊后主高緯即位后,荒淫無道濫殺宗室功臣。
邙山之戰后,高緯曾對蘭陵王說,你這樣沖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么辦。
蘭陵王回答說,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
而高緯因他說了句國事就是家事,便懷疑蘭陵王高長恭有謀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