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孝寬凱旋歸京。”
“十一月去世,時年七十二歲,朝廷追贈他為太傅、十二州諸軍事、雍州牧,謚號為襄。”
“韋孝寬的后代多有建樹,其世子韋總隨周武帝出征戰死,韋總世子韋圓成襲爵鄖國公,隋文帝時封食邑三千戶。”
“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設廟享奠,包括韋孝寬。”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韋孝寬亦位列其中。”
“北宋宣和五年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韋孝寬。”
文天祥:韋孝寬以都督的身份,追隨荊州刺史源子恭鎮守襄城,兼任析陽郡守。
源子恭出身的鮮卑禿發部,其實是拓跋部的另一個馬甲。
當年拓跋鮮卑還叫索頭鮮卑時,拓跋詰汾的長子禿發匹孤與嫡子拓跋力微分道揚鑣,這才有了盤踞在西北的禿發鮮卑。
當年那個曾經力殺西晉三任涼州刺史的造反大哥禿發樹機能便是這一支鮮卑的首領。
源子恭的爺爺源賀回歸北魏,正趕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經營西北,見到有人認祖歸宗,非常高興,就賜姓為源。
源賀在北魏混得風生水起,成為朝廷重臣,對廢立大事都能發表決定性意見。
源子恭出身名門,一路平叛升級,很有前途,韋孝寬在其麾下非常愉快。
最讓韋孝寬愉快的還是與隔壁新野郡守獨孤信的交契。
獨孤信能成為史上第一老丈人,絕對不是只靠顏值吃飯的,他可是后世著名的西魏八柱國之一,是靠真刀真槍拼出來的富貴。
韋孝寬與獨孤信兩人關系極好,而且兩人同樣政績出眾,再加上兩人的顏值都在線,所以被荊州好事之徒稱作聯璧。
后來,源子恭調離襄城,與韋孝寬從此一別兩寬,各自走入不同的陣營。
韋孝寬獲得獨鎮襄城的機會,趕上宇文泰進軍雍州,就跳槽西魏了。
韋孝寬本就是關中人士,對于打回故鄉去自然不會有啥意見,所以慨然從征。
等到宇文泰攻取潼關后,韋孝寬受命擔任弘農太守。
對此,韋孝寬也很滿意,畢竟他是弘農大姓楊氏的女婿,很容易得到當地士族的支持。
宇文泰率軍前出潼關拒敵,當時正趕上關中遭遇大饑荒,西魏只征招到一兩萬士兵,與東魏相比簡直是少得可憐。
在此情況下,宇文泰決定出奇制勝。
為了能夠欺騙敵人,他聲言要去支援隴右戰場,虛張聲勢地帶著老弱返回長安。
卻偷偷地把精銳交給只有二十八歲的韋孝寬指揮,讓他無論如何集中兵力,先干掉東魏的前鋒大將竇泰。
他算準竇泰一定會路過潼關附近的小關,而小關一帶溝深林密,適宜伏擊。
于是,在聽說竇泰渡過黃河后,他就派出少數兵馬前去誘敵,將驕橫的竇泰引入了伏擊圈。
然后,他命人死死地堵住竇泰的退路,其他西魏軍則占據有利地形攻殺敵人。
最終,竇泰死于亂軍之中,東魏的前鋒全軍覆沒。
韋孝寬初掌大軍就能干凈利落地消滅敵人,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竇泰被殺,徹底激怒了高歡,他調集二十萬大軍前來找場子,隨即引發西魏以少勝多的沙苑之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