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令將陳后主帶來一看,陳后主惶恐流汗,甚為驚恐,多次下拜。”
蘇軾:賀若弼出身河南洛陽,是鮮卑族大將北周金州刺史賀若敦的兒子。
虎父無犬子,賀若弼完美繼承了父親的眼界見識與能力。
北周末年,年僅十幾歲的賀若弼,就已經受到了齊王宇文憲的器重而開啟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后來賀若弼率兵攻破淮南十幾座城池,讓北周的領土擴大到了江北,江北戰役打響了賀若弼少年將軍的名頭,經此一役他官拜壽州刺史,成為了襄邑縣公。
就在這個時候楊堅掌權,他擔心實力超群又手握重兵的賀若弼會隨著尉遲迥造反。
于是就派自己的親信長孫平頂替了賀若弼,一直到楊堅稱帝之后事情才迎來轉機。
隋文帝楊堅是一個知人善用的皇帝,他登基后沒多久就聽從了宰相高颎的建議,摒棄前嫌重用了賀若弼。
隋文帝封賀若弼為吳州總管,不僅給與他重兵鎮守江北要地廣陵,還將攻打陳國的重擔交與了賀若弼。
賀若弼受到重用之后提筆寫下一首詩,寥寥幾句便展現出了少年將軍的雄心壯志,大有保家衛國問鼎江南的傲骨。
隋朝之所以能夠覆滅陳朝,打破中國經歷了幾百年的南北割據局面,完成實際意義上的大一統,主要的功勞還在高颎、楊素等謀臣與賀若弼這樣的武將身上。
高颎定下了兵分八路、自上而下圍攻陳朝的策略,身為行軍總管的賀若弼則身先士卒,帶領將士在長江北岸集合,準備下行攻陳。
在出發前賀若弼深刻分析了他與陳超的實力差距,制定了一套暗度陳倉的計謀。
他將老馬賣掉,購置了大量的戰船,還特意買了幾十艘破破爛爛的舊船。
然后將新的戰船藏起來,破破爛爛的舊船停得到處都是。
陳超本來就認為隋朝人不擅長水戰,現在又看賀若弼只有幾艘破破爛爛的舊船,就以為隋朝不光不會打仗,還連船都沒有,不由得就放松了警惕。
就在陳朝開心地歡度新年的時候,賀若弼率軍閃電襲擊,打了陳朝一個措手不及。
掉以輕心的陳朝士兵根本沒有摸清賀若弼的實力,現在見他不僅有幾百艘嶄新的戰船,戰士們還各個精壯雄偉,于是都嚇得落荒而逃。
就這樣,賀若弼僅用了五天就攻占了徐州,拿下了當地刺史。
但是賀若弼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深知馬背上可得天下,卻不能治天下的道理。
所以他在攻占陳朝城池之后,沒有選擇武力鎮壓。而是優待俘虜,禮遇百姓。
他要求將士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有違反者斬立決。
正是因為賀若弼這樣的溫柔政策,陳朝百姓后來才會快速地融入到隋朝統治之中去。
可以說賀若弼在平陳之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賀若弼攻破陳朝之后,隋文帝開心極了。
接待賀若弼時不僅賜御座,奉為上賓,封他為上柱國、宋國公、右武侯大將軍,還將陳后主的妹妹賜給他做小妾。
“賀若弼憤恨自己沒有先期抓獲陳叔寶,功勞在韓擒虎之后,就與韓擒虎爭功相罵,甚至挺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