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唐政權先后擊敗了西北的薛舉、李軌,以及山西的劉武周,唐朝背后基本上已經算是徹底安全了。
所以這個時候,李淵將目光投向了洛陽的王世充。
但是,要進攻王世充的話,李淵需要考慮兩個敵人。
一個是河南的竇建德,另一個是南方的蕭銑。
這兩個人,都是隋末著名梟雄。
一旦李淵和王世充開戰,李淵很擔心他們會趁機來摘桃子。
為了防止蕭銑北上,李淵聽從了李世民的推薦,任命降將李靖,帶領一支軍隊,南下進行支援。
“武德六年,李孝恭改任襄州道行臺尚書左仆射,當時嶺南地區尚未平定,李孝恭遣使前去招撫,嶺南四十六州皆來歸附,江南悉定。”
“同年江東梟雄輔公祏反叛,入侵壽陽,李淵詔令李孝恭為行軍元帥前去討伐。”
“武德七年,李孝恭自荊州抵達九江,節制李靖、李勣、黃君漢、張鎮州、盧祖尚五路人馬攻打輔公祏。”
“輔公祏遣大將馮惠亮、陳當時領水軍駐扎在博望山,令陳正通、許紹宗領步騎駐扎在青林山。”
“李孝恭大軍趕到,輔軍居險邀戰,李孝恭堅守營壘,避而不戰,同時派兵奇襲輔軍糧道。”
“輔軍糧草日漸不足,急于交戰,便派兵夜襲唐軍大營,李孝恭仍堅守不動。”
“后李孝恭派老弱之兵去攻打叛軍營寨,并令部下盧祖尚率勁卒列陣伏兵以待。”
“前去攻打營寨的老弱士卒敗走后,叛軍乘勝追擊,途中遭遇盧祖尚部伏兵,大戰而敗。”
“輔軍將領陳正通棄營而走,與馮惠亮退保梁山,李孝恭乘勝追擊,破其梁山營壘,輔軍水師墜江溺亡者達數千人之眾,陳正通率陸軍連夜逃走。”
“李孝恭又遣李靖連下廣陵、楊子等重鎮。”
“同年三月,輔公祏窮途末路,棄其老巢丹陽東逃。”
“李孝恭遣騎兵追擊至武康,生擒輔公祏及其偽仆射西門君羨等數十人,叛亂平息。”
“朝廷詔令嘉獎,李孝恭因功受賞上等宅邸一座,女樂兩部,奴婢七百人,金寶珍玩無數、授東南道行臺尚書左仆射。”
“后發行臺,拜揚州大都督,統懾江淮及嶺南地區。”
“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唐宗室子弟中。”
“除李世民縱兵天下之外,李氏族人只有李孝恭一人能獨當一面,且有開疆拓土之功。”
“李孝恭想以威名鎮服遠軍,便將宅子蓋到石頭城中,設崗哨巡檢來保衛自己。”
“武德末年,揚州有人告李孝恭謀反,李淵詔其還京調查,查無實據,將他赦為宗正卿,賜實封一千二百戶,后來李孝恭又歷任涼州都督以及晉州刺史。”
“貞觀初年,李孝恭升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
“李孝恭生性豪奢,喜歡宴樂,歌姬舞女有百人之眾,但他待人卻寬恕謙讓,沒有驕矜自得之色。”
“故而深得唐太宗的親厚,整個宗室都無人與之相比。”
“富貴如此,李孝恭卻不喜反悲,對著親近的人悵然若失的感嘆,自己的宅子太宏大壯麗,應該賣了換座小的,能住即可。”
“待他百年之后,子女若有才能,正好守住家業,如果沒才能,也免得這么好的宅子便宜了別人。”
“貞觀十四年,李孝恭抱病而亡,時年五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