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任河東節度使時曾表示,自己早年與忠王李亨在宮中一起生活,愿意尊奉太子。”
“唐玄宗大怒,征召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審訊,王忠嗣幾乎被陷害致死。”
“適逢哥舒翰代替王忠嗣為隴右節度,哥舒翰得到唐玄宗寵信。”
“因而上奏替王忠嗣求情,辭語懇切,請求以自己的官職來替忠嗣贖罪。”
“唐玄宗這才怒氣稍微消解。同年十一月,王忠嗣被貶為漢陽郡太守。”
“天寶七年,王忠嗣又轉任為漢東郡太守。”
“第二年,王忠嗣突然暴斃,終年四十五歲。”
“寶應元年,朝廷追贈王忠嗣兵部尚書。”
辛棄疾:王忠嗣因為屢立戰功,地位和威望不斷提升,這也遭到了朝廷小人的嫉妒。
其中,李林甫就非常擔心王忠嗣入朝當上宰相。
至于野心逐漸膨脹的安祿山,也擔心王忠嗣會成為自己的勁敵。
于是,安祿山提出請王忠嗣派人協助修建雄武城,想趁機截留他手下的士兵。
王忠嗣早于約定的期限到達了雄武城,沒有見到安祿山就率兵返回了。
對此,王忠嗣屢次向皇帝控訴安祿山將來肯定會反叛朝廷。
不過,李林甫多次為安祿山說好話,現在王忠嗣直接控訴安祿山,無疑徹底得罪了李林甫,這成為其結局凄涼的重要原因。
自從張仁亶守邊四十多年之后,王忠嗣繼承了他的功業,北塞的胡人又停止了戰事。
皇甫惟明由于在河、隴戰敗,王忠嗣由此擔任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擔任河西、隴右節度使。
而這,足以說明王忠嗣手握重兵,并獲得了養父李隆基的信任。
不過,王忠嗣長期在河東、朔方很長時間,對邊疆的情況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
到了河、隴,對當地風俗人情非常不習慣,又以功名富貴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
不久之后,王忠嗣堅持讓位朔方、河東節度使職務,唐玄宗同意了。
董延光獻計請求攻占石堡城,唐玄宗下詔命令王忠嗣分兵接應他。
結果,董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卻上奏說是王忠嗣延緩出兵,因此導致戰事無功。
與此同時,李林甫又命令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
正所謂三人成虎,在多人的誣陷下,唐玄宗也懷疑了這位養子,命令三司詳細審訊,這導致王忠嗣幾乎被陷害致死。
幸好在哥舒翰的求情下,唐玄宗怒氣才稍稍消釋,不過仍將王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