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渾瑊因功升為太子賓客,率部屯駐奉天。”
“大歷二年正月,唐代宗密詔郭子儀討伐同華節度使周智光。””
“郭子儀命渾瑊與李懷光率軍在渭水河畔駐軍。”
“周智光眾叛親離,于同月為部下所殺。”
“周智光叛亂平定后,朝廷分邠、寧、慶三州隸屬于朔方軍,由郭子儀兼領。”
“郭子儀命渾瑊先率兵至邠州,于宜祿縣參與防秋。”
“一年多后,渾瑊加兼御史大夫。”
“大歷八年十月,吐蕃軍十萬入侵涇原、邠州等地,郭子儀派時任朔方兵馬使的渾瑊率領步騎五千前往抵御。”
“十八日,雙方在宜祿縣交戰。”
“渾瑊登上黃負原查看敵軍陣勢,命令部隊占據險要地形,布列拒馬槍,以防備戰馬奔突。”
蘇軾:老將史抗、溫儒雅等剛愎自用,不服渾瑊指揮,在戰地置酒狂飲。
渾瑊征召史抗等出擊吐蕃軍,史抗等已經大醉,擅自命人撤除拒馬槍,強令騎兵沖擊吐蕃軍陣營不得,撤退時反被吐蕃軍尾隨,致使唐軍大敗。
吐蕃軍又從背后偷襲長武城,唐軍遭遇慘敗,士卒死傷十分之七、八,居民被掠走千余人。
渾瑊等收殘兵拼死突圍,幸免于難,副將史籍等三人被殺。
戰后,郭子儀召集眾將商議,詢問計策。
渾瑊主動請求戴罪立功,郭子儀遂赦免渾瑊之罪,命他率軍奔赴朝那。
吐蕃獲勝后,想要擄掠汧州、隴州。
鹽州刺史李國臣聞訊后,率軍奔赴秦原,一路擊鼓西行,作出尾隨吐蕃軍的陣勢。
吐蕃中計,到達百城便撤退。
渾瑊率軍于關隘要地阻截,奪回了被吐蕃擄掠的俘虜兩百余人、百姓七百余人及駝馬數百匹。
涇原節度使馬璘也率精兵夜襲在潘原的吐蕃軍輜重,殺數千人,吐蕃被迫退兵。
自此之后,渾瑊每年都常在長武城戍守,參與防秋。
大歷十一年,渾瑊兼領邠州刺史。
同年,吐蕃入侵邠州的方渠、懷安等鎮,渾瑊率軍將其擊退。
次年,郭子儀奉詔入朝,命渾瑊擔任知邠、寧、慶三州兵馬留后。
大歷十三年,回紇入侵太原,擊敗河東節度使鮑防軍。
朝廷任命渾瑊為石嶺關已南諸軍都知兵馬使,率軍為各軍掎角,以驅逐回紇。
二月,代州都督張光晟于羊武谷擊破回紇,回紇引退。
同年八月,朝廷加渾瑊為檢校工部尚書、單于副都護、振武軍使。
大歷十四年,唐德宗李適繼位,解除了郭子儀的兵權,將其職務一分為三,渾瑊獲兼單于大都護,充振武軍、東受降城、鎮北大都護府、綏銀麟勝等軍州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使事、管內支度營田等使。
同年,德宗又任命崔寧為朔方節度使,統領郭子儀的舊部,征渾瑊入朝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左街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