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宋太祖趙匡胤抓住北漢國內朝局動蕩的時機計定親征太原,詔令曹彬復任前軍都監與宋將黨進各自率部先行出擊;
屆時恰逢北漢派遣劉繼業統兵南下正欲扼守團柏谷,而其先遣部將陳廷山則已進抵團柏谷一帶活動偵察,眼見宋軍勢大的陳廷山當即便望風而降,北漢主將劉繼業得悉前軍陳廷山反叛、團柏谷失守的消息后,遂也不再進兵、轉而退保太原。
嗣后,曹彬等隨即率部進迫都城太原,繼之又與北漢軍戰于太原城南,斬獲軍馬千余匹。
同年三月,趙匡胤親赴太原前線督軍攻城,曹彬復又受命率部屯兵太原城北,會同黨進、趙贊、李繼勛等人水陸并進與北漢守軍接連廝殺數月,但卻始終未能突入城中,后因入夏軍士多染病,而遼將北院大王耶律烏珍所率援軍又將臨近,趙匡胤遂于當年閏五月下令就此罷兵還師。
開寶七年,北宋統一戰爭的焦點轉向南唐,九月業已身居檢校太傅的曹彬受命統領馬軍都虞候李漢瓊、判四方館使田欽祚前出荊南,起用樊若水依其所獻《橫江圖說》征發舟船戰艦、預制渡江工事;
臨別踐行趙匡胤又授其佩劍約以嚴令治軍、廣布恩威、不得濫殺,山南東道節度使潘美、侍衛步軍都虞候劉遇、東上閣門使梁迥也繼之領命率步兵開赴前線一道從征;
旬月曹彬受拜出任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提調征南諸軍討伐南唐,一時領兵十萬、水路齊發。
作戰計劃一切料定后,曹彬隨即督軍搭乘數千艘黃黑龍船一路溯江東下,
自蘄陽過長江先行突破峽山口寨,斬殺南唐守軍八百人,生俘二百七十人后,一路揮師向南唐都城金陵攻擊前進,其間南唐池州守將戈彥得報望風而逃,曹彬當即便率部趁勢直取池州城,繼之又于閏十月十三日攻克銅陵,大敗南唐水陸聯軍,斬獲戰船二百余艘;
時隔五天后,曹彬麾下眾軍復又連破蕪湖、當涂二城,兵鋒直指金陵戰略要塞采石磯。
開寶七年閏十月二十三日,曹彬指揮宋軍對駐守采石磯的江南軍發起攻勢,一舉擒得馬步軍副部署楊收、馬步都監蔡震等江南諸將;
屆時朗州所造黃黑龍船浮橋業已在石牌口試驗成功,曹彬等攻占采石磯后,當即便奏請傳令將預制好的石牌口浮橋移建采石磯,由一道從征的時任太子右贊善大夫樊若水主持營建,其時又適逢長江正值枯水期浪平灘淺,采石磯浮橋不出三日便已建成,踏之如履平地。
曹彬見勢急令屯兵長江西岸的潘美、劉遇等集結部卒驅馳過江,由此北宋諸路南征大軍合兵一處、直撲金陵。
是時南唐國主李煜聞聽宋軍渡江,震驚之余忙派鎮海節度使鄭彥華領水軍一萬、天德都虞候杜真領步兵一萬前出迎擊,爭奪浮橋控制權的采石磯之戰由此爆發。
“戰事伊始,鄭彥華、杜真率部自金陵水陸齊發,軍至采石一帶后欲以戰艦溯流而上撞擊毀橋,曹彬于是派出宋軍水師與鄭彥華所部在江中展開廝殺,陸路兵馬則與杜真所部在采石磯東面爆發激戰,嗣后江戰得勝的宋軍水師又趁勢登岸掩襲杜真所部后軍,一路追擊杜真、鄭彥華麾下殘部至新林寨、白鷺洲兩地,繼之又于新林港再破南唐守軍,直逼金陵城下。”
“此間出兵的吳越國主王俶和漢陽軍長官李恕、兵馬監押寧光祚等也同時率部出擊,相繼于同年在常州、鄂州多地擊敗南唐守軍,一時金陵戒嚴、南唐震動。”
“開寶八年正月,南征宋軍諸將在曹彬統一提調下數路齊出,先是宋將樊若水大敗南唐軍于池州,后是宋將王明、武守謙擊武昌而得樊山寨,繼之又有宋將田欽祚大敗南唐軍于溧水,宋將李漢瓊秦淮河縱火盡毀南唐水寨,由是南下宋軍一路逐北,金陵之戰全面爆發。”
“轉月曹彬揮師兵出秦淮,一舉擊潰陳兵金陵城下的南唐十萬水陸聯軍;”
“而后又與意欲偷襲長江浮橋的南唐軍不期而遇,宋軍交戰得勝后轉而復又直取金陵城南水寨,再度于白鷺洲大敗南唐軍,直至突入金陵關城。”
“嗣后數月間,北宋、吳越聯軍東西兩線出擊,在宣州、金陵、江州、常州、江陰、寧遠軍、武昌多地數戰皆捷,延至六月劉澄在潤州叛南唐投北宋、宋吳聯軍合擊盧絳得勝后,金陵遂由此全面陷入宋軍包圍,轉入且戰且和的相持階段。”
“開寶八年六月前后,眼見金陵危在旦夕的南唐國主李煜一邊屢屢遣使入宋求和,另一邊則急招洪州守將朱令赟北上勤王護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