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是遼朝最高官銜,位于百官之上,是遼國皇帝能給與臣子的最高獎勵。
只有立下不世之功的臣屬才有這樣的資格,于越是遼國大于越的首輔。
沒有具體的掌控的職位,實際上就是極品,到頭了。
大遼享國二百一十年共九位皇帝,也不過僅僅有十位大臣享受這一殊榮。
比較有名的包括擁立阿保機稱帝的耶律曷魯,擁立耶律兀欲和耶律璟登基的耶律屋質,拼死救下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的耶律仁先。
于越是指蕭太后主政時期武將耶律休哥,他在宋朝名聲已經到了可以止兒夜哭的地步。
實際上他不僅是宋朝小孩的夢魘,還是北宋王朝的噩夢,也是北宋武將最大障礙。
無論曹彬,潘美,楊業還是田重進都不是他的對手。
趙二的高梁河車神就是耶律休哥一手培養起來的。
“眾所周知,耶律是大遼國姓,而耶律休哥是皇室遠親。”
“東丹王耶律倍、耶律德光族兄弟,世宗、穆宗族叔,景宗叔祖,圣宗同族曾祖。”
“他是隋國王耶律釋魯之孫,父親耶律綰思做過總管軍馬的南院夷離堇,也就是——南院大王。”
“這樣的家世,對耶律休哥的仕途自然有利。”
“耶律休哥從一名契丹族宗室之子,最后成為遼朝赫赫有名的軍事統帥,成為一代名將。”
“遼穆宗耶律璟執政時期,北方的烏古和室韋二部發動叛亂。”
“遼穆宗派遣北府宰相肖斡領兵去平定烏古和室韋二部的叛亂,耶律休哥作為基層軍官也參加了平叛的戰斗。”
“此戰后,因耶律休哥成功平叛有功,被授封為管理皇族政教事務的惕隱。”
“不過室韋、黨項等都是開胃小菜,耶律休哥真正的大餐還在后面。”
“公元976年,趙光義登基,是為宋太宗。”
“趙光義由于得位不正,為了證明自己能力高于趙大。”
“于是在登基第三年,帶領數十萬宋軍意氣風發出兵滅北漢,歷時三個月的戰役北漢投降。”
“公元978年5月隨后不顧三軍疲敝和眾城的反對,直接揮軍直撲南京,這是趙光義第一次碰遇見耶律休哥。”
“當時,駐守幽州的是遼國蕭太后的情人南京留守韓德讓、遼國名將南院大王耶律斜軫以及北院大王耶律奚底。”
“耶律斜軫帶兵搶占了幽州城北的要地——得勝口,與幽州城互為犄角。”
“宋軍攻到時,耶律斜軫用疑兵之計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但宋軍畢竟人多勢眾,四面攻城,幽州形勢岌岌可危。”
“幽州被圍的消息傳到遼國,耶律休哥自請率五千騎兵增援北京。”
“在這種情形下,韓德讓向朝廷求援。”
“遼主遼景宗立即讓耶律休哥代替耶律奚底為北院大王,率軍增援幽州。”
“當時趙光義的注意力全部在幽州城上,竟不派兵阻截援軍。”
“雖然曹彬一再提醒,但趙光義自覺深通兵法,所以不采納曹彬的意見。””
“耶律休哥領兵奔赴北京后,決定采取夾擊戰術。”
“他率軍與遼朝名將耶律斜軫兩路一起趁夜色夾擊宋朝大軍,面對遼軍的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