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一直追擊到膠水縣悶海口。在咸子關筑城,張輔令都督柳開守城。”
“之后,安南軍由富良江進兵。”
“張輔和沐晟夾岸迎戰,柳升等人率領舟師橫擊,大破安南軍,斬殺數萬人,明軍乘勝窮追。”
“當時天旱,江水淺,安南軍棄船上岸逃走。”
“明軍到達時,突降大雨,江水上漲,張輔軍遂得全部渡江。”
“五月,張輔到達奇羅海口,抓獲黎季犛和他的兒子黎蒼等人,將其送入京師,安南平定。”
“經統計安南府州四十八個,縣一百八十個,戶三百一十二萬。”
““朝廷訪求陳朝皇室的后代未果,便設交趾布政司,將其土地歸屬朝廷。”
“朱棣為此詔告天下,諸王和百官都奉表祝賀。”
“次年,張輔班師回朝。皇上在奉天殿賜宴招待他,進封張輔為英國公,歲祿三千石,并賜予世襲誥券。”
“永樂六年冬,陳氏舊臣簡定發動叛亂,另立陳季擴為皇,朱棣命沐晟率軍征討,沐晟在生厥江大敗。”
“永樂七年,朱棣又任命張輔為征虜將軍,張輔在叱覽山伐木造船,率軍至慈廉州,攻破喝門江,攻克廣威州孔目柵。”
“在咸子關遇到敵軍,敵軍有船六百余艘,保衛江東南岸。”
“張輔率領陳旭等人以劃船迎戰,乘風縱火,擒獲敵軍將帥二百余人,截獲全部船只。”
“敵軍將領阮景異率三百艘戰船迎戰,張輔再次大破敵軍。”
“敵軍將領陳季擴自稱為陳氏后代,派遣使者向朝廷請求承襲王位。”
“張輔認為這是一種欺詐,于是派遣將領朱榮、蔡福等人率領步騎先行進軍,隨后張輔率領舟師,在美良山一戰中抓獲簡定等人,將其送往京師。”
李白:永樂二年,盤踞在西南邊陲的黎季犛向朱棣奏表請求冊封,明成祖冊封他為安南國王。
兩年后,朱棣派大理寺卿薛巖前往安南國,沒想到被黎氏埋伏殺害。
明成祖朱棣得知消息極為憤怒,于是命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將軍,張輔擔任右副將軍,西平侯沐昇為左副將軍,分兵兩路進攻安南。
沒想到,明軍剛剛進入安南,統帥朱能就生病去世了,張輔就成為明軍的最高指揮。
張輔首先進行宣傳造勢,發布檄文細數黎氏的20條罪過,軍隊從憑祥一路高歌猛進、連戰連捷,最終抵達安南國最堅固的城邦。
安南國的黎氏本來想依靠山河天險死守,消磨明軍的戰斗意志,但是張輔積極備戰,就地取材制造戰艦準備強攻。
就在這時,明成祖朱棣任命張輔為統帥的詔令到達安南,在這份詔書中,朱棣重點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是將張輔接替朱能這件事,和當年常遇春突然去世后,李文忠負責接替一樣,信任、勉勵張輔的意思非常明顯。
第二是建議張輔盡快滅賊,因為冬季的瘴癘之氣比較少,對明軍中的北方士兵更加友好。
在朱棣的鼓舞要求下,張輔先采取聲東擊西戰術,有效調動敵軍,隨后組建敢死隊在半夜發起突襲,順利攻破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