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軍又驅趕象群迎戰明軍,張輔令人將畫的獅子掛在馬頭上,并且再用火槍恐嚇象群,最終大象紛紛掉頭逃跑,安南軍隊潰不成軍。
“永樂八年正月,張輔攻擊敵軍余黨,斬殺數千人,只有陳季擴未抓獲,朱棣留下沐晟討伐,召張輔回朝。”
“陳季擴雖然請求投降,但趁張輔回師時,再次率軍進攻,沐晟已經無法穩定局勢。”
“當時還有一些交趾人投奔敵軍,假裝歸降,另一些明朝將領對于剿匪更加懈怠。”
“永樂九年正月,朱棣命張輔為副將軍,與沐晟協力討交趾陳季擴。”
“張輔在軍中申明軍令,都督黃中驕縱違抗命令,張輔將其斬首以服眾。”
“七月,張輔在月常江攻破敵方將領阮景異,截獲百余艘敵船,生擒敵方元帥鄧宗稷等人,又捕殺數位敵軍首領,后因為瘴癘流行而撤軍。”
“次年八月,張輔在神投海攻打陳軍,雙方激烈的戰爭,從早上六七點戰到十一點,大破陳軍。”
“后進軍乂安府,敵軍大多歸降。”
“永樂十一年冬,張輔與沐晟在順州會師,戰于愛子江,敵軍驅象前進。”
“士卒在張輔的指揮下放箭攻擊象奴與象鼻。大象回頭奔走,踩踏敵軍無數士兵。”
“將領楊鴻、韓廣、薛聚等人乘勢前進,陳軍大敗。”
“張輔又追至愛母江,降服敵軍。”
“次年正月,張輔進至政平州,聽聞陳軍屯駐于暹蠻、昆蒲等地的欄柵中,于是率軍前往。”
“張輔在夜間抵達敵軍營地,擒獲數名敵軍將領,陳季擴逃往老撾,張輔派遣指揮師祐率兵前往,攻破老撾三個關口,抓住陳季擴及其妻兒,押回京師。”
“叛亂平息后,張輔在敵軍所占領的城地,分設升、華、思、義四州,增設衛所,授予歸降者官職,留下士兵駐守后回京。”
“永樂十三年春,張輔到達京師,被任命為交阯總兵官前往鎮地,而陳月湖等人繼續作亂,張輔悉數平定,次年冬天,張輔被朱棣召回。”
“永樂二十年春二月,朱棣命張輔等人商議北征糧運事宜,張輔等人商議后認為應當分前后兩隊運輸,在前運輸的隊伍隨大軍前行,后面的隊伍為后援。”
“次年秋,朱棣聽到韃靼首領阿魯臺即將率軍進犯明朝邊疆,部署張輔、安遠侯柳升等人隨軍征服阿魯臺。”
“永樂二十二年春正月,朱棣任命張輔領左掖士兵隨軍出征。”
“六月,朱棣到邊境不見阿魯臺蹤影,便派遣張輔、王通等人分兵進入山谷搜尋,張輔等人未找到阿魯臺部的蹤影。”
“張輔奏請自己領一個月兵糧,追擊阿魯臺。但是朱棣決意令張輔等人回師。”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朱棣在回師途中病逝。”
“同月仁宗朱高熾即位后,張輔掌管中軍都督府事務,被封為太師,并領取兩個職位的俸祿。”
“不久令張輔到北京倉支取太師俸祿,當時百官俸祿多在南京倉支給,這是朱高熾給予張輔的恩典。”
“朱棣喪滿二十七日時,朱高熾穿戴素冠麻衣上朝,群臣皆穿吉服,只有張輔與大學士楊士奇和朱高熾穿著相同,朱高熾感嘆張輔知禮,更加重用他。”
“不久張輔被任命掌管經筵事務,監修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