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謀反,意圖引誘朝中功臣作他的內應,暗中派人深夜到張輔住所,張輔抓住他上報宣宗朱瞻基,得到了漢王高煦謀反的證據,于是請求率兵平亂。”
“朱瞻基決定親征,命張輔隨行。”
“叛亂平定后,增加張輔的俸祿三百石。”
“此后,張輔威名更盛,長久掌握兵權。”
“宣德四年,都御史顧佐請求保全功臣,朱瞻基下詔解除張輔中軍都督府掌府事的職務,令他侍奉左右,為軍國重事出謀劃策,進封為光祿大夫、左柱國,只有初一和十五需要上朝。”
“宣德十年,明英宗朱祁鎮即位,加封張輔為號翊連佐理,掌管經筵事宜,監修《宣宗實錄》。”
“太監王振專權時,只有張輔與之抗衡。”
“正統十四年,瓦剌入侵大同,王振鼓動明英宗朱祁鎮親征,張輔隨軍出行。”
“但張輔年事已高,無法參預軍政。”
“到達土木堡后,張輔死于兵難之中,年七十五歲。”
“景泰元年,明代宗朱祁鈺追封他為定興王,謚號忠烈。”
杜甫:張輔率軍攻克安南都城,下令嚴格約束明軍將士,不得擾民,安撫安南過的百姓和官吏。
不久之后,安南國都城周邊的殘余勢力紛紛歸附,來歸者日以萬計,意思是每天都有上萬人來投降歸順。
此次平定安南的戰役一直持續到1407年5月,前期由于安南王黎氏逃到海上,一直沒能抓獲,后來張輔設計誘騙,最終將黎氏家族核心成員全部活捉,還包括安南國的朝廷官員,張輔派人押送到京城。
明成祖朱棣在安南設置交趾布政司,管轄州府48個、人口達到312萬,土地全部劃入明朝疆域。
這是自從唐朝滅亡之后,歷經400余年,交趾再次回歸中華版圖。
朱棣對此非常高興,他頒發詔書宣告天下,百官群臣紛紛上表祝賀。
張輔率領大軍回到京城,朱棣專門設宴款待,興致高漲的朱棣當即寫下《平安南歌》來抒發心情。
鑒于張輔此次的功勞,明成祖朱棣詔令加封張輔為右柱石、英國公,俸祿增加至3000石。
想要征服某地的土著居民,并不容易,在張輔離開安南之后不久,當地陳氏家族就發動叛亂。
明成祖朱棣得知消息后,首先命沐昇前往平叛,沒想到大敗而歸。
朱棣再次啟用張輔,任命他為征虜將軍,帶領明軍討伐安南叛軍。
經過整整一年的作戰,張輔再次肅清叛軍余孽,率軍回師京城。
在隨后的六年時間里,安南又發生兩次叛亂,朱棣都是派張輔成功平定。
朱棣直接任命張輔為交趾總兵官,負責鎮守安南地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