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無法直接向項羽下手,于是命令項羽北上,而令劉邦西進。
他的算盤應該是這樣的——秦軍東奔西突,所向披靡,最好的結果就是讓秦軍幫忙除掉項羽;
而最差的結果,就是項羽受秦軍牽制,必定裹足不前,到時候再收拾項羽就有理由了。
這一招真夠陰的,此時的北方,對義軍來說堪稱水深火熱,因為章邯在那里!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
當時各路義軍人心渙散,就連手握數萬軍隊的趙國大將陳余也不敢與章邯正面對陣,各路趕來救援的義軍也都作壁上觀,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王離兵多糧足,對巨鹿展開急攻。”
“陳馀于是調派了五千兵卒由張耳的使者張黡、陳澤率領先試著攻秦。”
“最后的結局是全軍覆沒無一生還。齊、燕也來援救趙國,張耳的兒子張敖率領一萬多士兵趕來支持。”
“雙方交戰,楚軍取得了一些小的勝利,章邯修筑的甬道被切斷,使得王離的部隊軍糧缺乏。”
“陳馀再次向項羽請求增援。項羽率領全部士卒趕過來了。”
“楚軍一到巨鹿就將王離包圍,與秦軍正面交鋒,打了九次終于重創秦軍。”
“章邯帶領軍隊撤退。諸侯的援軍前進攻打秦軍,秦將蘇角被斬殺,王離被俘,涉間不肯投降,自焚身亡。”
“秦二世三年冬,趙高成為丞相,趙高在朝廷地位甚高,陷害忠良。”
“這年夏天章邯等人出戰多次退卻,秦二世派人責備章邯。”
“章邯惶恐,派長史司馬欣去請示。”
“但是趙高不接見,也不相信他。”
“司馬欣心里感到惶恐不安,趕忙回去。”
“司馬欣回到軍中見到章邯,告訴他現在是趙高當權執政,忠良之臣沒有好下場,將軍打了勝仗有功勞會被處死,打敗了沒有功勞也會被處死,希望章邯能考慮一下。”
“陳馀也給章邯送來一封信,分析了章邯此時的境況,認為趙高會為了逃脫秦二世的責怪,將責任推卸到章邯身上,先用國法殺了章邯然后派人替代章邯,以此來擺脫禍患。”
“現在章邯將軍不能直言規諫,何不與其他諸侯聯合,約定一起攻打秦國,割地為王,向南稱孤。”
“章邯猶豫不決,暗中派候始成去項羽的軍營,想跟他訂下合約。”
“合約沒有訂成,項羽派蒲將軍晝夜領兵渡過三戶津,駐軍在漳水以南,與秦軍交戰,再一次打敗了秦軍。”
“項羽帶領全部士兵在紆水攻打秦軍,秦軍大敗。”
“章邯派人去拜見項羽,打算訂下合約。”
“項羽召集軍吏跟他們商量,說現在軍糧少,想同意他簽訂合約。”
““軍吏都說好。項羽于是與章邯約好日期在桓水南岸殷墟相見。”
“已經結盟,章邯見到項羽涕淚交零,控訴趙高的種種行為。”
“項羽于是立章邯為雍王,留在楚軍營中。”
“漢高祖元年二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劃分天下土地,封各位將領作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