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封章邯為雍王,建都廢丘;”
“司馬欣為塞王,建都櫟陽;”
“封董翳為翟王,建都高奴。”
“同年八月,劉邦采用韓信提供的計謀,從故道縣回,襲擊雍王章邯。”
“章邯在陳倉迎擊漢軍,雍王的軍隊失敗了,趕緊逃走了,在好畤停下與漢軍交戰,又被漢軍打敗,逃回了廢丘。”
“漢王劉邦隨機平定了雍地,向東到達咸陽,率兵將雍王章邯圍困在廢丘。”
“廢丘久攻不下,到了第二年六月,漢軍施計引水漫灌廢丘,廢丘被淹從而大敗章邯,章邯遂拔劍自殺。”
杜甫:秦二世得知章邯初戰失利的消息后,派人來到前線對章邯表示了強烈的譴責,重申必須剿匪的嚴正立場,
章邯非常緊張,趕緊派人去咸陽解釋。
但趙高把人給攔下了,并且嚴重質疑,章邯從來都是戰無不勝,
現在突然打敗仗,肯定是立場問題、作風問題!使者如此回復章邯:
與此同時,陳余也給章邯寫信,他列舉了白起、蒙恬都給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結果一個比一個死得慘。
這幾句話把章邯講明白了,他開始狐疑,并背地里派人與項羽聯絡,準備約降。
但項羽是什么樣的人——章邯的仇人,世仇!
世為楚將的項氏,除了項燕和項梁之外,一定還有不少人死于對秦的戰爭中,項羽和秦國算是國仇加世仇了。
項羽拒絕和談,與章邯幾次作戰都取得勝利,但最終因為糧草不濟而答應約降。
章邯的約降和魏王咎的約降就不一樣了,魏王咎是談好條件,不傷百姓一人,隨后自焚而死。
章邯開的條件顯然是要價很高了,但項羽依然以大局為重,立章邯為雍王。
首先就是自己被安置在楚軍軍營中,時時刻刻受到監視。
其次,他的親兵被安排為先鋒部隊,這種安排一方面是為了打擊其他秦軍的士氣,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讓他們當炮灰。
而親兵首領,就是那個曾經被章邯派往咸陽的長史欣,此人的身份也十分可疑
他后來被項羽封為三秦王之一,分封理由: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于項梁,故立司馬欣為塞王。
最慘的,則是章邯的二十萬部下,項羽擔心這些秦軍難以控制,章邯成了徹底的光桿司令。
他投降項羽的初衷只是為了保命,但沒想到,自己的命是用二十萬多萬人的命換來的。
此后的章邯,再也沒有往日的輝煌了,以下就是他人生中的六次戰敗經歷:
第一次、章邯利用數十萬驪山徒解了秦朝頭等危機,
但當時的敵人堪稱是烏合之眾,真的遇到項羽、劉邦等敵手之時,他還是相對較弱的。
章邯的第一次敗仗就是在東阿被劉邦、項羽聯軍擊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