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出身于將門世家,祖父皇甫旗曾擔任東漢扶風郡都尉,父親皇甫節曾擔任東漢雁門郡太守,叔父皇甫規曾擔任東漢度遼將軍。
皇甫嵩年輕時有大志,文武雙全,喜歡閱讀《詩》《書》,擅長弓箭騎術;
他最初先后被州郡舉薦為孝廉、茂才,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都曾先后征召他為幕僚,他都沒有就任。
漢靈帝劉宏以公車之禮征召皇甫嵩為議郎,不久又升任北地郡太守。
中平元年,黃巾軍叛亂,黃巾軍首領張角、張寶等人聚眾數十萬人,劫掠州郡,殘殺官吏,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州、豫州等州郡的百姓紛紛響應,朝野震動。
朝廷詔命各州郡修筑城池,整頓器械,以防備黃巾軍進攻。
同年三月,漢靈帝劉宏主持朝議,皇甫嵩建議解除黨禁,拿出宮中藏有的錢財及西園中豢養的馬匹,以賞賜將士,激勵軍心。
“劉宏聽從,又詔命征召天下兵馬,選拔將領,任命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持有節仗,與右中郎將朱儁等人一起討伐黃巾軍。”
“同年四月,皇甫嵩、朱儁各自統率一支軍隊,共計兵馬四萬人,前往征討潁川郡內的黃巾軍。”
“朱儁率領前軍與叛軍將領波才交戰,戰敗,皇甫嵩進兵據守長社城。”
“叛軍將領波才率兵圍城,皇甫嵩兵力不足,將士恐懼,皇甫嵩于是召集將士,表示用兵變化不在于士兵人數的多少,如今叛軍依草結營,可以采用火攻;”
“如果在夜里發動襲擊,縱火焚燒敵營,叛軍必然大亂,到時再出兵攻擊,四面合圍,就能取勝。”
“傍晚時分,皇甫嵩借助大風,下令全軍士兵都攜帶雜草等候出城,又命令精銳士兵率先出城潛入敵營外圍,縱火焚燒敵營,與城中的士兵舉火為號。”
“皇甫嵩趁勢擊打戰鼓,率軍進攻,叛軍受到驚擾大亂,紛紛四散奔逃。”
“同年五月,恰逢劉宏派遣騎都尉出城率軍前來,皇甫嵩與曹操、朱儁合兵一處,繼續對叛軍發動進攻,大破黃巾軍,斬殺敵軍首級數萬。”
“戰后,皇甫嵩因功封為都鄉侯。”
“皇甫嵩、朱儁乘勝追擊,繼續率軍進討汝南郡、陳國兩地境內的黃巾軍,追擊叛軍將領波才抵達陽翟縣,又在西華縣擊敗叛軍將領彭脫,黃巾軍殘部或投降,或潰逃,潁川郡、汝南郡及陳國境內的黃巾軍都被平定。”
“同年八月,皇甫嵩率軍在倉亭擊敗另一支黃巾軍,俘獲叛軍將領卜巳,斬殺七千余敵軍首級。”
“當時,北中郎將盧植及東中郎將董卓率軍討伐河北境內黃巾軍首領張角,無功而返,劉宏于是詔命皇甫嵩進兵討伐河北境內的黃巾軍。”
“同年十月,皇甫嵩與張角之弟張梁在廣宗交戰,叛軍驍勇精銳,皇甫嵩不能取勝。”
“次日,皇甫嵩關閉營門免戰,以觀察敵人動靜,等到叛軍松懈之時,皇甫嵩連夜調兵發動攻擊,大破敵軍,斬殺張梁,斬獲敵軍首級三萬余,被河水淹死的敵軍五萬余人。”
“皇甫嵩又下令焚毀叛軍輜重車輛,俘虜叛軍家屬及部眾;”
“此時張角已經病死,皇甫嵩將其剖棺戮尸,并將首級傳示京師。”
“同年十一月,皇甫嵩又與巨鹿郡太守、右馮翊郭典合兵攻擊駐扎在下曲陽縣的黃巾軍,斬殺黃巾軍首領張寶,斬獲敵軍首級十萬。”
“皇甫嵩因功升任左車騎將軍,兼任冀州牧,晉爵為槐里侯,封邑八千戶。”
“黃巾軍平定后,漢靈帝劉宏改年號為中平。”
“皇甫嵩又上奏,請求減免冀州地區百姓一年田地賦稅,以賑濟饑民。”
“劉宏采納,冀州百姓感激皇甫嵩,作歌謠以稱贊其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