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討平黃巾之亂,名聲傳揚天下,而東漢末年,朝政廢弛,綱紀混亂,漢陽郡人閻忠以漢初名將韓信功高震主,最終被誅殺的事跡作為案例,奉勸皇甫嵩在冀州舉兵反叛,僭越稱帝。”
“皇甫嵩聽了深感恐懼,表示黃巾軍叛逆剛剛被剿滅,如果妄自居功自傲,舉兵反叛,必然走向滅亡;”
“自己恪守臣下的本份,忠于漢室,就算死了也能留下忠義的名節,傳于后世。”
“皇甫嵩拒用閻忠的計謀,閻忠逃走。”
“先前,湟中義從胡首領北宮伯玉與先零羌叛亂,以金城郡人邊章、韓遂為統帥,舉兵攻殺護羌校尉伶征、金城郡太守陳懿。”
“中平二年三月,北宮伯玉與邊章等人率領叛軍進攻三輔地區,朝廷下詔皇甫嵩移兵鎮守長安,討伐叛軍,以保衛漢朝皇室陵墓。”
“當初皇甫嵩率軍討伐黃巾軍首領張角時,經過鄴城,偶然看到中常侍趙忠的宅邸房屋僭越禮制,于是上奏朝廷,導致趙忠的宅邸被沒收。”
李白:皇甫嵩出身于赫赫有名的望族,其父皇甫節,曾任雁門太守,叔皇甫規,為一代名將。
對于將門子弟而言,弓馬嫻熟是其必修課和必備素質,而皇甫嵩在弓馬嫻熟的同時,還好《詩》《書》,這就是安定皇甫氏特別的家族傳統,即兼善文武。
而且,這樣的出身也必然賦予皇甫嵩極高的功名期許和人格期待,這也是他以后成長為名將的重要原因。
成年后,皇甫嵩舉孝廉,任議郎,接著出任北地太守。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河北、中原一帶遍地烽煙。
作為“天下之中”的洛陽人心惶惶。漢靈帝召集軍事會議,安排洛陽防衛。
皇甫嵩這時也已被調至洛陽,參與會議。
會上,他建議解禁黨錮,拿出宮內錢財、西園御馬,以獎勵和充實軍隊。
漢靈帝采納了皇甫嵩的建議,并且將精銳的北軍近衛軍、三河騎士4萬余人整編為兩軍,前往潁川,鎮壓黃巾軍。
左中郎將、持節皇甫嵩統帥其中一軍。
在潁川郡治長社縣,皇甫嵩被黃巾軍包圍。
這已經是另一支漢軍朱儁戰敗之后的事,漢軍情勢非常不利。
危難之際,皇甫嵩臨危不亂的大將之才顯現得淋漓盡致。
他安撫部下說:“兵有奇變,不在眾寡。”
然后設奇計惑亂對方,趁夜出擊,大獲全勝。
這是皇甫嵩對黃巾軍的第一戰,潁川、汝南等地得以平定。
接著,皇甫嵩率軍東進,在倉亭,擒斬黃巾軍將領卜已。
此時,董卓等剛吃完敗仗,是皇甫嵩力挽狂瀾,繼續進攻,擊敗了張梁,徹底扭轉了不利局面。
然后,皇甫嵩率軍北上常山,擊敗張寶,摧毀了黃巾軍最后一支主力部隊。
烽火燎原的黃巾起義至此告終。其間戰功,皇甫嵩穩居第一。
“又有一次,中常侍張讓曾私下找到皇甫嵩,公開索要五千萬錢,皇甫嵩沒有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