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軍施正建議孫綝征立瑯邪王孫休為帝,孫綝接受了這個建議。
他派遣宗正孫楷帶著書信去見孫休,信中寫道:
孫綝以淺薄的才能,被授予重大的職責,卻未能好好輔導陛下。
近月以來,陛下多有隨意之舉,親近劉承,沉溺于美色,征召官民家中女子,挑選其中美貌者留在宮中,
又從士兵中挑選十八歲以下三千余人,在宮苑中日夜操練,造成大小兵器損毀五千多件,用作游戲工具。
朱據是先帝的舊臣,他的兒子朱熊、朱損都繼承了父親的風范,以忠義自持,
過去殺小公主的事情,本是大公主所策劃,但陛下沒有仔細審查事情的始末,
就殺了朱熊、朱損,對于臣下的勸諫也不予采納,使得所有人都感到不安。
陛下在宮中制作了三百多艘小船,用金銀裝飾,讓工匠們日夜勞作不停。
太常全尚,幾代蒙受圣恩,卻不能監督宗親,導致全端等人棄城投降魏國。
全尚的地位過高,卻沒有一句勸諫陛下的話,反而與敵人往來,派人傳遞國家的消息給敵國,恐怕這樣會危害到國家的穩定。
按照舊有的典章制度,現在大運集中在大王您的身上,因此在本月二十七日,
我們將擒拿全尚、斬殺劉承,將陛下貶為會稽王,并派遣孫楷前來迎接。
百官都翹首以待,站在道路兩旁。
孫綝派孫耽將孫亮送到封國,全尚被流放至零陵郡,全公主則被遷徙至豫章郡。
孫綝志得意滿,開始肆意妄為,甚至破壞民間信仰,燒掉伍子胥廟,又破壞各地的佛寺,斬殺僧人。
孫休即位后,孫綝自稱為草莽臣,并向朝廷上書,表達了自己的謙卑與自責。
他表示自己并非治國之才,之所以能居高位,僅因為與皇室的親緣關系。
孫綝承認自己的行為有損皇帝的名聲,破壞了皇位的尊嚴,罪責明顯,因此他日夜憂懼。
他提到天命總是輔助那些有德行的人,舉例周幽王和周厲王失去法度后,周宣王能夠中興周朝。
孫綝稱贊孫休有圣明的德行,繼承了帝業,并認為應得到賢良的輔佐,以實現國家的和諧。
他引用古人的話,表明如果自己能力不足,就應該辭去官職。
孫綝表示,盡管自己盡力,但對朝政沒有幫助,因此愿意交還印璽和權力,退歸故里,為更有才能的人讓位。
孫休對孫綝的上書表示了勸慰,并下詔贊揚孫綝的忠誠和智慧,認為他有功于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孫休引用漢宣帝和霍光的例子,強調對孫綝的功績應當給予褒獎。
“因此,孫休任命孫綝為丞相、荊州牧,并增封五縣。”
“孫綝的家族成員也得到了封賞,其弟孫恩被封為御史大夫、衛將軍,孫據為右將軍,都被封為縣侯。”
“孫干被封為雜號將軍、亭侯,孫闿也被封為亭侯。”
“孫綝一家有五人被封侯,且都掌管著禁軍,其權力之大超過了皇帝,這在東吳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孫綝帶著牛酒去見孫休,但孫休沒有接受,于是孫綝將牛酒送給左將軍張布。”
“在一次酒宴上,孫綝酒醉后吐露怨言,表示當初廢黜少主時,不少人勸他應該自己稱帝,”
“他認為孫休賢明,因此迎立孫休為天子,但如果不是他迎立皇帝就不可能即位,”
“如今自己奉上禮品卻遭到拒絕,只是把他當作一般的臣子來對待而已,他可能會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
“張布將這些話告訴孫休,導致孫休對孫綝心懷怨恨。”
“為了防止孫綝可能的叛變,孫休多次給予孫綝賞賜,并進一步加封孫綝的弟弟孫恩為侍中,與孫綝共同處理文書事務。”
“后來有人告發孫綝心懷怨恨并侮辱皇上,企圖謀反,孫休將告發者交給孫綝處理,孫綝隨即殺掉了告發者。”
“此后,孫綝更加恐懼,通過孟宗請求外出屯兵武昌,孫休同意,并命令他所督領的中營精兵萬余人全部隨他出征,還允許他從武庫中取用所需的兵器。”
“將軍魏邈對孫休說孫綝在外一定會有變動,武衛士施朔也報告孫綝有謀反的跡象。”
“孫休于是秘密詢問張布,張布與丁奉策劃在集會上殺掉孫綝。”
“永安元年十二月,建業城中流傳著將會有變故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