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綝聽聞此事,心中不悅。夜晚,大風揚起,樹木搖晃,沙塵漫天,孫綝更加感到恐懼。”
“戊辰日舉行臘會時,孫綝稱病不出席。”
“孫休堅持要他參加,連續派遣了十余名使者催促。”
“孫綝不得已,準備前往,他的部下試圖勸阻。”
“國家多次下令,不能推辭。可以預先整頓兵力,讓府內起火,借機可以快速返回。”
“于是他進入了會場,不久后火勢燃起,孫綝請求離開”
“孫綝起身離開座位,丁奉和張布示意左右將他捆綁。”
“放下武器的有五千人。孫闿乘船想要北上投降,被追殺。孫綝的三族被夷滅。”
“孫峻的棺材被挖開,取出他的印綬,砍毀棺材后重新埋葬,以此追究他當年殺害魯育公主的罪行。”
“孫休恥于和孫峻、孫同族,除其宗籍,稱之為“故峻”“故”。”
“諸葛恪、滕胤、呂據等人本無罪,卻遭到孫峻、孫綝兄弟的殘忍殺害,令人痛心。”
“應為他們改葬,并加以祭祀。那些因諸葛恪等人的事件而被流放的人,都應召回。”
杜牧:呂據則率眾南歸,與滕胤秘密接觸,共同商議除掉孫綝。
孫綝得知此事,于是派堂兄孫慮領兵到江都阻攔呂據,還派人命令劉纂、唐咨等人討伐呂據。
劉纂、唐咨因為家屬在孫綝手中,只得聽從他的命令,反攻呂據。
呂據寡不敵眾,于是自殺。
同時孫綝派左將軍華融、中書丞丁晏通知滕胤,叫他迅速離京,不要與呂據勾結,那自己就會饒他一命。
可滕胤擔心孫綝不會放過自己,于是扣押華融、丁晏,率軍自衛。
孫綝大怒,于是上書稱滕胤謀反,派將軍劉丞圍攻滕胤。
滕胤兵少,只得堅守官署,等待呂據到來。
最后孫綝調大軍圍攻滕胤,將其殺死。
孫綝殺死呂據、滕胤后地位穩固,皇帝孫亮只得封他為大將軍、永寧侯。
此后孫綝居功自傲,態度傲慢無禮,引起了百官的強烈不滿。
孫慮見孫峻薄待自己,后悔替他阻攔呂據,便與將軍王惇合謀除掉孫綝。
孫綝得知此事,于是殺死王惇,逼孫慮自殺。
太平二年,曹魏大將軍諸葛誕不滿權臣司馬昭專權,于是起兵反叛,還向東吳求援。
孫綝于是派文欽、唐咨、全端等人率3萬大軍救援壽春,支援諸葛誕。
司馬昭則調動二十多萬大軍包圍壽春,阻擊吳軍。
孫綝因此又派朱異領兵3萬支援文欽、諸葛誕,結果吳軍寡不敵眾,損失慘重。
隨后孫綝又增調五萬大軍給朱異,讓他繼續救援壽春。
但朱異仍舊不敵魏軍,只得退軍。
孫綝正想借機伐魏而提升威名,自然不肯輕易認輸,于是又給朱異三萬人馬,讓他救援壽春。
但朱異認為魏強吳弱,不愿再讓士兵白白送命,于是堅決不肯前去。
孫綝于是殺死朱異,派弟孫恩救援壽春。
但吳軍還未到達,諸葛誕就在太平三年兵敗被殺,孫恩只得退軍。
最后孫綝在諸葛誕之亂中不僅未能獲得曹魏尺寸之地,還損兵折將,
殺害了名將朱異,導致自己聲威大將,百官對其更加不滿。
吳帝孫亮已經十三歲,開始親自處理政務,對孫綝損兵折將之舉很不滿,于是多次責備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