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岱說:“如今士徽雖說心懷反計,但未曾料到我會猝然殺到,如果我軍輕裝悄然疾進,攻其無備,一定能打敗他。如果我軍滯留不疾速挺進,使他產生疑心,固城堅守,七郡百蠻,到時云集響應,即使有智謀之人,又有誰能圖謀他們”
于是進軍,過合浦時,與戴良合兵共進。
士徽聽說呂岱前來,果然大為驚懼,不知如何是好,當即率領兄弟六人赤膊跪迎呂岱。
呂岱將他們全部斬首,并送首級至京城。
士徽大將甘醴、桓治等率領官吏百姓攻打呂岱,呂岱奮擊將他們打得大敗,晉封為番禺侯。
于是取消廣州,仍恢復交州如前。
呂岱接著乘勝進軍討伐九真,大軍所到之處,無不望風披靡,自此嶺南才算真正納入東吳政權直接控制之下。
呂岱因功被封番禺侯,升為鎮南將軍。
后來,孫權又將嶺南七郡合并為交州,仍令其為交州刺史。
任交州刺史期間,呂岱再次顯示出他過人的才干。
他多次派官員“南宣國化”,出使“西南大海洲上”以及今東南亞一帶眾多國家。
境外扶南、林邑、堂明等國國王紛紛派遣使者至吳朝貢。
呂岱的這一舉措,在我國歷史上可與東漢時期班超遣使訪問西亞各國一事相媲美。
東吳政權恢復對嶺南的實際統治,是中央政權對于地方割據分裂勢力的勝利,呂岱功不可沒,其功不在周瑜、魯肅之下。
黃龍三年,考慮到南方清平穩定,呂岱被召還率軍駐扎長沙郡漚口。
時逢武陵地區少數民族騷動,呂岱與太常潘浚共同領兵討伐平定。
嘉禾三年),孫權命令呂岱率領潘璋的部隊,駐扎陸口,后遷往蒲圻。
嘉禾四年,廬陵賊寇李桓、路合,會稽東冶賊寇隨春,南海賊寇羅厲等人同時發亂,孫權又詔令呂岱督率劉纂、唐咨等人分兵討伐,隨春當即率先投降,呂岱任命隨春為偏將軍,讓他繼續率隨舊部,
于是隨春成為將領行列的一員,李桓、羅厲等都被擒獲斬首,首級傳送到京都,孫權詔令呂岱說:“羅厲憑借險地犯上作亂,自己招致殺頭之禍,李桓兇狠狡詐反復無常,投降后又再叛亂。前后討伐多次,歷年來未能擒獲,如果不是您的規劃策略,誰能將他斬首您忠武的節操,在此事上更為顯著。元兇已除,大小賊寇被震懾,其余小股匪寇,掃地以盡。從今以后,國家永無南顧之憂,三郡安定,無惴惴不安的驚恐,又獲得刁惡之民供給賦稅徭役,值得深深贊嘆。獎賞不超過一月,這是國家的常規,制度所允許的,請您考慮定奪。”
“赤烏二年,潘濬去世,呂岱接替他處理荊州文書公務,與陸遜都在武昌,故督管蒲圻。”
“不久,廖式作亂,進攻圍困城鎮,零陵、蒼梧、郁林諸郡受到騷擾,呂岱上表自動請戰出兵,星夜兼程。”
“孫權派遣使者追授呂岱為交州牧,并派遣諸將唐咨等人不斷地前往增援,攻討了一年,將廖式打敗,斬殺了廖式及他任命的偽官員臨賀太守費楊等人,收編他們的隊伍,郡縣全部平定后,呂岱又回到武昌。”
“這時他已八十歲,但他的身體素來精力充沛,依然親自處理政事。”
“在荊州時,呂岱同時兼掌荊州文書,軍政公務極為忙碌,盡管已年過八旬,但仍保持“躬親王事”作風,親自處理公文。”
“精力過人的他不知疲倦,騎馬總是一躍而上。”
“呂岱如此老當益壯,被同僚譽稱超過古代廉頗老將。”
“奮威將軍張承給呂岱的信說:“從前周公、召公輔佐周天子,人們作《周南》、《召南》歌頌他們,如今您與陸遜就像他們二人。忠誠勤奮都在人前,勞苦謙遜相讓,功績因審時度勢而成就,道義隨教化而推行,君子贊嘆您們崇高的品德,百姓喜愛您們美好的本質。加上公務文書繁多,賓客終日不絕,疲憊而不放下公事,勞累而不訴說疲倦,還了解到您上馬動輒自己躍上馬背,不用跨踩腳蹬攀上,這樣看來您就勝過廉頗了,件件事情對您來說是何等的快意!《周易》有言,禮儀講究恭敬,道德講究發揚,您怎么占盡了這些美質啊!”
“赤烏八年,陸遜去世,諸葛恪接替陸遜職位,孫權于是分武昌為兩部,呂岱督領右部,自武昌而上至蒲圻,被升任為上大將軍,兒子呂凱也被授予副軍校尉,在蒲圻監軍。”
“建興元年,孫亮登基后,任命呂岱為大司馬。”
“呂岱清明守正廉潔奉公,他所處過的地方都稱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