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交州時,多年未給家中錢財,妻子兒女饑餓困乏。”
“孫權聽說嘆息不止,因此責備群臣說:“呂岱出征,身處萬里之外,為國家勤苦辦事,家中如此困頓,而我未能及早知曉。您們身為股肱耳目之臣,責任哪里去了”
“于是加倍賞賜呂家錢米布絹,每年都有一個固定的數目。”
“太平元年,呂岱在武昌與世長辭,時年九十六歲。”
“其子呂凱繼承爵位。呂岱在彌留之際吩咐家人:“殯葬之時,棺木不用油漆、疏巾布衣。喪葬禮儀務必簡單節儉。””
“呂凱根據呂岱的遺言,將其歸葬于海陵高陽蕩。”
蘇軾:呂岱是徐州廣陵郡海陵縣人,就在長江入海口北岸。
本來在郡縣為吏,后來廣陵亂,跨江來到江東。
200年孫權掌事,已四十歲的呂岱主動前往投奔,被外任為吳縣縣丞。
孫權一次親自視察各縣倉庫和刑獄,他本來處理得就好,又應答得體,被孫權留在身邊掌管文書工作,后來出任會稽郡余姚縣長。
年近五十的呂岱,在這里招募到一千精兵,開啟了他的輝煌人生。
他以這一千兵勇起家,參與了一系列的平亂戰爭,終于在215年五十五歲時,做到了廬陵太守、昭信中郎將。
220年,六十歲的呂岱被孫權調到交州,接任步騭為交州刺史。
由于交州“土皇帝”士燮雖然歸附了孫權,但仍相對獨立,呂岱接手后雖然名義上是一州行政長官,但影響范圍只有南海、蒼梧兩郡。
士燮此時已是八十四歲高齡,精力有限又畢生愛好和平,愈老彌堅的呂岱趁此通過擅長的平亂,擴大自己在交州的影響力。
合浦郡東部有吳巨殘部錢博盤踞八年,吳軍進行了長年征討,并且218年孫權在這里設立了高涼郡
呂岱對錢博投降后的安置很有意思的,“依照一貫做法”,任命他為掌管高涼郡西側的西部都尉。
也就是說,西邊士燮的人想乘機進高涼郡接管權利,首先要過錢博這一關,看他答應不答應。
這就是將從合浦郡劃出的高涼郡,控制在了呂岱的手里,蠶食了下來。
后來郁林郡又出現了機會,當地土著人叛亂,甚至發展到圍攻郡縣的程度。
呂岱這個刺史當仁不讓,興沖沖地前往平息了叛亂,將影響力擴張到了郁林郡。
222年孫權被曹丕封為吳王后,荊州桂陽郡南端的湞陽縣人王金,糾集了一幫人在桂陽郡與南海郡交界的一帶作亂。
南海郡是呂岱的交州治所番禺所在的郡,因為與湞陽交通便捷,孫權下令讓呂岱前往討伐。
呂岱活捉王金,將他押送到建康,取得了斬獲萬多人的大捷。
呂岱在交州擴大影響力,表現突出,得到了吳帝孫權的認可,晉升他為安南將軍,假節,封爵都鄉侯。
在交州的影響力是此消彼長的,合浦郡本是士燮兄弟的基本盤之一,現在東部分出去的高涼郡基本丟了,而對北面郁林郡的影響力也在減小。
呂岱剛到交州的那幾年,把自己的工資都用在了公事上,以至于妻兒經常挨餓。孫權得知后很感動,增加賞賜錢米布絹等生活用品,后來成為了常規。
交趾太守士燮對其影響范圍的治理,給百姓帶來了實惠,所以在交州深得人心。
他出行是禮樂齊鳴,吹吹打打,隨從著裝儀容威武整齊嚴肅,車馬滿街都是,跟在后面擠在一起焚香的土著人就往往達幾十人之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