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桓命將領阻截常雕,自己親自迎戰曹泰,曹泰不敵,向后撤退。”
“朱桓斬殺常雕,生擒王雙,曹魏軍在陣前淹死的有一千余人魏軍只好全面撤退。”
“此次戰役后不久,曹仁便逝世,時年五十六歲。”
“曹仁所率領的濡須方向的魏軍由東中郎將蔣濟代領,曹仁被朝廷追謚為忠侯。”
“魏明帝青龍元年,曹仁因功受曹叡在曹操廟庭祭祀的禮遇。”
蘇軾:張繡在宛城屯兵,與劉表聯合,對曹操控制的中央政權構成嚴重威脅。
于是曹操對宛城以及周邊地區發起進攻,曹仁率騎兵先行,一路勢如破竹,俘獲男女3000多人。
曹操準備親自率軍征討依附袁紹的眭固,駐扎黃河南岸,派曹仁和史渙為先鋒渡河進攻。
眭固害怕,親自帶兵求援袁紹,但半路突遇曹仁、史渙部隊。兩軍相交,眭固被殺。
袁紹派劉備帶兵繞道至汝南地區,騷擾曹操后方。
同時,汝南地區黃巾軍劉辟等依附袁紹,起兵反曹。
劉備和劉辟的不斷騷擾一時間威脅了曹操的根據地許昌。
此時,官渡之戰已打響,致使曹操無法回軍平亂。這時,曹仁主動請纓。
于是曹操讓曹仁帶精銳騎兵討伐劉備。結果劉備大敗,各郡縣被曹仁收復,而后他回到官渡繼續參加戰斗。
曹仁親率大軍從樊城出發,包圍宛城。并在次年春天攻破宛城。
此后,曹仁鎮守荊州,對抗蜀國大將關羽,并在后來的樊城之戰中取得勝利。
讓曹仁一戰成名的是長達一年的江陵防御戰。當時,曹操在赤壁大敗,回軍鄴城休整。
臨走前讓曹仁代理征南將軍,駐守江陵。孫權方面乘勝追擊,命周瑜率軍進軍江陵。
與此同時,劉備派張飛帶千人助戰,又派關羽北上截斷江陵補給與援軍。
曹仁嚴陣以待,憑借江陵充實的儲備,堅守城池一年。
最終,因城中儲備消耗殆盡,曹仁不得不放棄江陵突圍。周瑜得到南郡,不再進攻。
至此,江陵攻防戰結束。江陵雖然失陷,但卻為曹操贏得了一年的休養時間。從戰略意義上說獲得了成功。
曹操死后,曹丕繼位,封曹仁車騎將軍,授命駐軍宛城,統領荊、揚、益軍事。
在粉碎吳將陳邵進占襄陽的企圖后,曹丕任命曹仁為大將軍。
之后,因屢次順利完成朝廷任務,曹仁又被加封大司馬。
魏、吳進一步交惡。曹丕不顧大臣反對,親督三路大軍伐吳。
次年二月,曹仁統中路大軍數萬步騎進攻孫權,這是曹仁軍事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行動。
年事已高的曹仁已不能親臨前線,只能坐陣軍帳指揮調度。
曹仁采用聲東擊西戰術,但他低估了對手,朱桓在大敵當前時從容調度士兵守城,并主動示弱,引誘曹軍進攻。
結果,曹仁的最后一次軍事行動以失敗告終。曹仁也因此未能給自己的軍事生涯劃上完美句號。同年,曹仁去世。
曹仁是曹操堂弟,可說是出身名門望族。他跟隨曹操在外作戰,久經沙場,屢立戰功,因此深得曹操信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