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兩軍對壘,即使取勝,可你要斬殺對方主將,其難度也是地獄級別的。
張飛瓦口曾大破張郃,可卻并未將其斬殺,后來馬謖做主將防守街亭,張郃重重圍困并大敗馬謖,可馬謖卻能順利逃走。
斬殺敵方主將,一戰成絕不是夢,曹操北征烏丸之時,張遼一戰而斬殺烏丸王蹋頓,從此,他在曹營扶搖直上,為五子良將之首。
這點關羽絕對是有資格狂傲的,他曾“斬顏良,誅文丑”,后來更是擒于禁,斬龐德威震天下。
那么,位列“河北四庭柱”前兩位的顏良和文丑,究竟是如何被關羽斬殺的呢
哪怕對方占據兵力優勢,天生神武的關大將軍一聲怒吼,然后顏良的河北軍就被嚇住了,戰戰兢兢不敢動,
主動讓開一條路,關羽依仗赤兔馬跑得快,一下子就沖到顏良帥旗之下,一舉將其斬殺,還提著顏良的頭,大搖大擺的退了出來。
實際上,顏良的確是關羽當眾斬殺的,可文丑卻非如三國演義所言,袁紹知道顏良被殺,又派不服氣的文丑過去送人頭,給關羽刷經驗值,文丑是死于亂軍之中的。
雖說沮授也曾評價“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用”,可要直接在陣前斬殺,任關羽再厲害,會如此簡單嗎
實際上,關羽能一舉斬殺顏良,離不開幕后一位戰略大師的巧妙布局,以及他和張遼等人的密切配合,
這位幕后導演則是曹操首席謀士荀彧的侄兒荀攸,沒有他的神機妙算,神勇的關羽絕對很難有如此出彩的表現。
“如果統兵渡河攻打袁紹后方,袁紹必然派兵向西支援,然后派遣輕騎兵偷襲白馬,趁其不備,可以擒獲顏良。”
“曹操聽從了荀攸的建議,果然袁紹分兵向西支援,于是曹操率部偷襲白馬,并以張遼和關羽為先鋒,顏良大敗并被關羽斬殺。”
“曹操率部攻克白馬后,押送輜重糧草沿河向西而行。”
“袁紹率部渡過追擊,后與曹操相遇。曹操麾下眾將十分恐慌,勸說曹操退守大本營。”
“荀攸認為這正是擒敵的好時機,于是曹操以輜重糧草為餌,引誘袁紹軍來搶。”
“袁紹部將文丑與劉備統率五六千騎兵先后追趕而來,曹操部將紛紛請戰,但曹操認為時機未知,阻攔麾下部將上馬迎戰,”
“不久后,更多袁紹騎兵前來,爭奪曹操故意留下的糧草輜重。”
“于是曹操抓住時機,率領麾下近六百騎兵突然沖殺出來,大破袁紹軍,并斬殺袁紹麾下大將文丑。”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形成相持對峙局面,不久后,曹操軍中糧草耗盡,荀攸獻計曹操,認為袁紹運糧車一天內就要抵達,守將韓猛勇猛卻十分輕敵,一擊可破。”
“曹操詢問可以派遣誰去執行任務,荀攸認為徐晃可以勝任,于是曹操派遣徐晃和史渙率部前去截擊袁紹運糧車,并燒毀糧草輜重。”
“后許攸前來歸順,告訴曹操袁紹派遣大將淳于瓊統率上萬人押送糧草,將領驕縱士兵懶散,可以派兵擊敗他們。”
“但眾人都十分猜忌,只有荀攸和賈詡勸阻曹操采納許攸之計。”
“于是曹操留下荀攸和曹洪鎮守大本營,由他親率大軍攻打袁紹軍,并斬殺了淳于瓊等人。”
“袁紹部將張郃和高覽前來歸順曹操,袁紹只能丟棄大軍逃走,面對張郃等人的投降,”
“曹洪心中猜疑不定,荀攸勸說曹洪,打消其顧慮,這才接受張郃等人的投降。”
“建安七年,荀攸跟隨曹操前往黎陽攻打袁譚和袁尚。”
“次年,曹操統兵剛去攻打劉表,袁譚和袁尚卻爭奪冀州。”
“后袁譚派遣使者辛毗前來求救,曹操答應下來,詢問眾人有什么看法。”
“眾人多認為劉表強大,應該率先平定,而袁氏兄弟不足為慮。”
“荀攸卻認為,劉表坐鎮荊州,沒有平定四方的志向,而袁氏占據四州之地,擁兵十萬,袁紹以寬厚贏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