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聽從了他的建議,率軍急進,擊破蜀軍,蜀將吳蘭在混戰中戰死,張飛聽聞消息后大驚,然后率部果然退走。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軍于定軍山斬殺曹軍統帥夏侯淵,曹操遂親征漢中,誓為夏侯淵復仇。
但劉備堅守險要,曹軍難以攻克,生病、逃亡的士兵越來越多,不久后曹操只得命令各路軍隊陸續退出漢中。
曹休隨軍退至長安后,被授予中領軍一職。黃初元年,曹丕稱帝,曹休升任領軍將軍,追錄前后功勛,封東陽亭侯。
大將軍夏侯惇薨后,曹丕任命曹休為鎮南將軍,假節都督諸軍事,接替夏侯惇屯駐汝南郡召陵縣,負責抵御孫權。
曹休赴任前,曹丕車駕親臨,還下了鑾輿與曹休執手送別。
當時孫權派遣將領屯駐歷陽,曹休到任后,立即率軍將之擊破,又另遣兵渡江偷襲,燒掉了吳軍設在蕪湖的軍營數千家。
曹休于是升遷為征東將軍,兼領揚州刺史,進封安陽鄉侯,數次抵御東吳,屢立戰功。
后曹休之母去世,曹休本是至孝之人,因此悲痛不已,守孝期間茶飯不思,飲食不進。
曹丕知道后擔心曹休悲傷過度,以致損傷了自己的身體,命令侍中強行脫下他的喪服,詔令其飲食酒肉。
曹休受詔后不得已進行飲食,但形體卻越發憔悴。
之后,曹休向曹丕告假請求歸還故鄉譙縣葬母,曹丕又遣越騎校尉薛喬奉詔來勸慰其不要過度憂哀。
于是讓曹休歸家治喪,曹休只一宿便完成了葬禮,然后馬上又歸還崗位。
回來之后,曹丕特意又親自接見了他,并多加安撫寬慰。
黃初三年,曹丕親征,兵分三路討伐孫權,任命曹休為征東大將軍。
假黃鉞,督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豫州刺史賈逵等及諸州郡二十余軍從西線出擊洞浦,另有上軍大將軍曹真進攻江陵、大將軍曹仁從東線出擊濡須口。
東吳派遣建威將軍呂范指揮五路大軍,以水軍的優勢抗擊曹休。
曹休當時壯志滿懷,盼望建立功勛,于是上表說:“臣愿率領精銳之師即刻渡江,大軍虎步踏平江南,從敵人那里奪取糧草補給,則一定可以取得勝利。如果臣殞命疆場,請陛下不要掛念。”
但臧霸等人不愿孤軍犯險,曹丕雖然贊嘆曹休的豪氣和決心,但也認為風險太大,沒有準許,因此計劃擱置。
不久后,暴風正好吹斷了呂范船隊的所有纜繩,被吹散的吳軍船只紛紛漂到曹休等人的營壘前。
曹休趁機下令出戰,魏軍在將領王凌帶領下斬殺吳軍數千,俘獲大量的舟船,取得大捷。
曹丕于是下令曹休的軍隊立即渡江,但東吳的救援船隊很快開至,收攏了散卒后退還江南。
“黃初三年九月,魏文帝曹丕親率大軍南下征討孫權,任命曹休為征東大將軍,授予黃鉞,指揮張遼、臧霸等將領及各州郡總共二十多支軍隊,進攻駐扎在洞浦的東吳大將呂范。”
“曹休向曹丕上表請愿,希望率領軍隊渡過長江,直撲東吳國境,曹丕擔心曹休孤軍深入,緊急命令曹休停止行動。”
“曹軍抵達長江,夜里突然狂風大作,東吳大將呂范等人的船只被吹到北岸,曹休命張遼、臧霸等人迎頭痛擊,大破吳軍。戰后,曹休升任揚州牧。”
“黃初七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詔令曹休與曹真、司馬懿、陳群共同輔政。”
“曹丕去世,魏明帝曹叡繼位,曹休晉封長平侯。”
“次年,東吳將領審德率軍駐扎在皖縣,曹休進攻審德兵將其斬殺。”
“東吳將領韓綜、翟丹等人先后率領部下向曹休投降。”
“曹休名震江東,朝廷增加他的封邑四百戶,曹休的封邑共計達到二千五百戶。”
“同年十二月,曹休升任大司馬,依然指揮揚州各路軍隊。”
“太和二年五月,東吳鄱陽太守周魴寫信給曹休,表示愿意叛吳投降,請求曹休派兵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