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于是,悲劇再次上演。陳登指揮兵馬立刻發起了追擊。
漢朝作戰以人頭記軍功,廣陵郡兵爭相取功,單斬獲的人頭就上萬。
孫策軍這次,損失比上次更慘重。
陳登失去獨立性,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
曹操的援軍在戰后才到達,對此戰根本沒起到作用。
但是,新一代軍神孫策,連遭兩次慘敗,怎會就此罷休,自然還會再攻。
所以,陳登仍有需要這支援軍留在廣陵。
曹操的人進入廣陵后,勢必形成分權。
陳登在廣陵的獨立地位,逐漸喪失,曹操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就和蔣介石派薛岳的中央軍,借口貴州軍閥圍堵紅軍不力,進入奪走貴州,一樣的道理。
這就是陳登,之所以后來能被調出廣陵郡的原因。
哪料,孫策親征之前,卻被刺殺了。此后江東權力更替,調整了戰略和外交,終陳登在廣陵,沒再來攻打。
也就是說,陳登如果沒有向曹操請援軍,反倒不會被曹操奪去廣陵郡。
陳矯后來也被曹操征召為司空府掾屬,在曹魏官至三公司徒。
再次被陳登打仗驚艷,不管對手人多,還是謹慎,他總是能找到巧妙破敵的辦法。
但此戰向曹操請來援兵,不但沒起到作用,還為其家族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世間事,多有變故,即便是陳登這樣的智者,又豈能盡知!
在曹軍眾將中,曹仁的地位極高。
魏國人自己修的《魏書》中,甚至稱曹仁智勇在張遼之上,是曹軍第一名將。
此話雖然稍微有些夸張,但觀其軍事生涯,曹仁確實擔得起“智勇雙全”的評價。
然而,這位智勇雙全的名將,在其軍事生涯的最后一戰中,卻大敗給了聲望遠低于自己的朱桓。
而且,曹仁還是在兵力占有絕對優勢,而且敵人還中計的情況下遭遇慘敗的。
其實,武將,尤其是獨當一面的武將,關鍵還得靠自己的本事吃飯。
畢竟,刀槍無情,管你是誰的親戚,要真是酒囊飯袋,早就被殘酷的戰爭淘汰了!
觀曹仁的整個軍事生涯,如果不是曹操的親戚,曹仁或許不至于擁有那么高的職務,但是,僅靠其智勇,他也絕對是能躋身一流名將之列的。
三國的勇將雖多,但是,能靠個人勇武在眾寡懸殊下仍能以少破眾者卻屈指可數。
曹軍諸將中,典韋、許褚這樣的保鏢暫且不說,領軍大將中,唯有曹仁和張遼有過這樣的表現。
赤壁之戰后,周瑜率領孫劉聯軍直撲江陵。
在聯軍數千先鋒抵達城下后,曹仁派牛金率300人迎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