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元年(237年),外戰頻繁,內修宮室,百姓抱怨的甚多,且糧食連年歉收。”
“陛下應該光大基業,還沒到高枕無憂之時。現在雖然有十二州,但百姓的數量,也就是漢朝時的一個州郡而已。”
“現今吳、蜀未除,士兵在邊疆,且耕且戰,積怨多年。今應停止空耗民力,讓他們不必那么疲憊。”
“想要成為大有作為的君主,必體恤下邊的百姓。”
“勾踐鼓勵婦女多生胎兒以備國用,燕昭王體恤百姓的疾病才得以復仇,所以能以弱燕讓強齊臣服,羸弱的越國最終滅到強大的吳國。”
“今二敵不滅,他們卻總來侵略我們,若不陛下不能除去吳、蜀,日后定會受到后人所指責。”
“不過以陛下的雄略,放下其他的事,專心討賊,臣以為這必不是什么難事。”
“沉浸于房事,對陛下的身體有害,那些還沒有冊封身份的宮女還是都分給大臣吧。”
“景初二年(238年),曹叡命太尉司馬懿率軍四萬征討遼東,公孫淵聽說魏軍來襲,又對孫權稱臣,求兵救援。”
“孫權知道此戰他得不到什么好處,且深入救援是他力所不及的,只是在表面上進行援助則無濟于事。”
“就算孫權的子侄在危急時刻,他都猶然不動,更何況是往日給過他恥辱的異域之人了!”
“現在他往外聲張此事,乃其詭計。杳渚之間,距離公孫淵還遠,”
蘇軾:若前方大軍相持,不能迅速解決,以孫權程度不深的謀略,或許會以輕兵掩襲也說不定。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駕崩,齊王曹芳即位,蔣濟轉為領軍將軍,進封昌陵亭侯。
太尉司馬懿晉升太傅后,蔣濟又升遷為太尉。
當時,曹爽專權,曹爽黨羽丁謐、鄧飏等人經常輕易更改法度,蔣濟上疏:
今吳、蜀未滅,將士征戰在外已數十年,男女皆怨,百姓貧苦。
國家的法度,唯有濟世之才編改綱法流于后世,豈是平庸之輩可改之
最終不僅無益于治理國家,還損害百姓。希望文臣武將各盡其職,那樣國家才可以太平祥瑞。
但曹爽集團專行亂政如故,蔣濟于是與韜光養晦的司馬懿等暗中謀劃準備推翻曹爽。
正始十年(249年),太傅司馬懿乘曹爽兄弟與曹芳到高平陵拜祭魏明帝,發動高平陵政變,
以太后下詔的名義宣布罷免大將軍曹爽等人的職務,蔣濟亦跟隨司馬懿駐屯洛水浮橋。
其間大司農桓范出城投奔曹爽,蔣濟說:智囊往矣。司馬懿則認為曹爽必不會用桓范之計。
蔣濟又寫信給曹爽,稱司馬懿只是想將他們免官,勸告他盡早交出權力投降,可以保他們爵位富貴。
最終曹爽自愿交出權力,被軟禁于府邸,但隨后即被司馬懿指控謀反,曹爽被誅滅三族,司馬懿開始掌控朝中大權。
蔣濟因功進封都鄉侯,食邑700戶。蔣濟上書拒絕封賞認為蔣濟本來只是想罷免曹爽,且向曹爽保證過“惟免官而已”,但不料司馬懿卻趁機大開殺戒。
因為覺得對曹爽失信,頗為自責,不愿接受封賞),但不被準許。
同年四月丙子(十九)日(5月18日)發病去世,謚景侯。
建安年間,時苗進入丞相府,后來擔任壽春縣令,他所頒布的指令很快就被傳達開來。
揚州的治所在他所治理的縣,當時蔣濟擔任治中的官職,時苗因為初次來到這里,于是前往拜訪蔣濟。
蔣濟素來喜好喝酒,當時苗前來拜訪時正好趕上他喝醉,不能接見時苗。
時苗于是心懷怨恨地回去了,將一塊木頭刻成人的形狀,在上面寫“酒徒蔣濟”,并將它放在墻下,早晚都要用弓箭射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