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字長文,潁川郡許昌縣(今河南許昌)人,三國時期政治家、曹魏重臣,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主要創始人。
陳群出身潁川郡世族,劉備擔任豫州牧時,禮聘陳群為別駕;
后來曹操攻破徐州,陳群轉投曹操,多次出任縣令,被選為治書侍御史;
魏國建立后,陳群升任御史中丞。
此后,陳群又轉任侍中,兼任丞相府的東、西曹掾。
曹丕還是太子時,就對陳群十分敬重。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為魏王,提拔陳群擔任尚書,封昌武亭侯。
“曹丕稱帝后,陳群升任尚書仆射;不久升任尚書令,晉爵為潁鄉侯。”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南征孫權,陳群兼任中領軍,獲授節仗,負責指揮水軍;后來又升任鎮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重,遺命陳群與曹真、司馬懿等輔佐朝政。”
“魏明帝曹叡繼位,陳群晉爵潁陰侯,獲準開府治事;不久,陳群升任司空,位列三公。”
“太和年間,大將軍曹真上表請求伐蜀,陳群屢次勸阻;”
“青龍年間,曹叡大興土木修筑宮殿,陳群上表勸諫。”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陳群去世,死后追謚為靖侯,他的兒子陳泰繼承爵位。”
“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竭忠盡職,參與曹魏政權禮制及政治制度建設,參與編撰《魏律》,提出九品中正選官制度,對后世產生影響。”
“時人及后世對陳群褒貶不一,陳思王曹植稱贊“至德純粹”,曹魏學者袁淮、晉朝史家陳壽也稱贊陳群賢德;”
“但曹魏大臣吳質認為,陳群不堪大用。”
“南宋學者洪邁、明末清初學者王夫之認為陳群固然忠于曹魏,但是陳群與鐘繇等人助曹篡漢,德行有虧。”
“陳群出身潁川郡世族,祖父陳寔、父親陳紀、叔父陳諶,都很有名聲。”
“陳群還是少年的時候,祖父陳寔就很偏愛他,經常對宗族長輩表示,這個孩子必定會振興陳氏宗族。”
“魯國人孔融恃才傲物,年齡在陳紀和陳群之間,他先和陳紀為友,后來又和陳群交情深厚,于是便把陳紀視為長輩,見面時堅持行跪拜禮,陳群因為這件事而聲名顯揚。”
“劉備擔任豫州牧的時候,禮聘陳群為別駕。當時陶謙病逝,徐州的官吏迎接劉備主政徐州,”
“劉備打算前往,陳群勸阻劉備,認為袁術的勢力如今正盛,如果東去徐州,必然會與袁術發生沖突,”
“如果呂布趁機襲擊后方,到時即使得到徐州,也不能成就大事。劉備堅持前往徐州,果然與袁術發生戰斗。”
“呂布于是趁機出兵襲取下邳(今江蘇徐州睢寧縣古邳鎮),又派兵援助袁術,將劉備的軍隊打得大敗;”
“劉備這才悔恨沒聽陳群的勸告。陳群后來被舉薦為茂才,被任命為柘縣縣令,沒有就任,而是跟隨父親陳紀一起到徐州避難。”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二月,曹操攻破徐州,擒殺呂布,于是聘任客居徐州的陳群為司空府西曹掾屬,負責人事任用,當時有人舉薦樂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將要聘任兩人;”
“陳群把曹操的指令原封不動退還,認為這兩人品行不端,早晚會身敗名裂;曹操不聽,堅持任用兩人;”
“后來王模、周逵果然都因為犯法作惡而被殺,曹操為此向陳群致歉。陳群舉薦廣陵人陳矯和丹陽人戴乾,都被曹操任用;”
“后來戴乾在抵抗孫吳進攻時戰死,陳矯則成為曹魏名臣,世人因此稱贊陳群慧眼識人。”
“此后,陳群歷任蕭縣、酂縣、長平縣的縣令,最終因父親去世而辭官。”
“后來陳群又以司徒掾的身份參加官吏選拔考試,名列優等,被任命為治書侍御史,后又轉任丞相府參軍。曹魏政權建立后,陳群被任命為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