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陰平郡太守廖化在成重山(今臨洮縣西)修筑城堡,收攏逃散的羌兵,保護將士家屬。”
“郭淮打算分兵進攻姜維和廖化,眾將認為姜維聯合強大的胡人勢力,而廖化又占據險要地形,”
“如果分兵進攻勢必削弱力量,既不能牽制姜維,也不能擊敗廖化,不如集中兵力發動進攻。”
“郭淮分析,如果出其不意攻打廖化,姜維必定回兵救援,疲于奔命,正好各個擊破,二魏軍不必向西遠征,胡人叛軍自然瓦解,可謂一舉兩得。”
“于是派遣夏侯霸等人率兵朝沓中方向追擊姜維,郭淮則親率主力強攻廖化,姜維果然匆忙回兵救援。”
“形勢發展正如郭淮預料的那樣,郭淮因功晉封都鄉侯。”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郭淮升任征西將軍,統率雍州、涼州各路軍隊。”
“蜀將姜維率兵進攻雍州,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聯合抵御蜀軍,在翅上迫使蜀軍牙門將句安等人投降。”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魏帝曹芳下詔嘉獎郭淮,提拔他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持有節杖,”
“統率的軍隊不變,又晉封郭淮為陽曲侯,食邑二千七百八十戶,分出三百戶,封郭淮的一個兒子為亭侯。”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郭淮去世,朝廷追贈他為大將軍,追謚為貞侯,兒子郭統繼承了他的爵位。”
蘇軾:太原郭氏發跡很早,鼎鼎有名的人物多得璀璨若星,到了東漢時期更是成為望族,其中以晉陽、陽曲二支最為顯達。
郭淮正是出自陽曲這一支,族曾祖父郭遵,任兗州刺史、守光祿大夫,東漢“八儁”之一;
祖父郭全,任大司農;父親郭缊,官至雁門太守,俱為官至二千石的高官。
郭淮、郭配、郭鎮、郭亮及后裔數世俱出仕魏晉南北朝,逐步將家族推向頂峰。
家族的發展暫時不提,此時的郭淮還沒有找準自己的道路,只是被舉孝廉后擔任地方官職,靜靜等待朝廷新的任命。
建安十六年(211),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在此期間他發現并提拔了郭淮到自己的身邊,召為門下賊曹。
后來郭淮任丞相兵曹議令史,開始跟著曹操做事,開啟了自己三十余年的戎馬生涯。
建安二十年(215)郭淮跟從曹操攻打漢中,因為關中大變,郭淮被任命為夏侯淵的司馬。
定軍山一役,征西將軍夏侯淵及益州刺史趙颙被蜀漢大將黃忠斬殺,曹軍大敗。
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只得收斂散卒,通過推舉張郃出任主帥來穩定軍心,得以拒蜀軍于陽平。
隨著潁川士人集團在曹魏的沒落,以司馬氏為首的并州士人集團占據曹魏頂層,尤其是曹丕在即魏王位和稱帝后,
郭淮先是被賜爵關內侯,轉為鎮西長史,又行征羌護軍,后擢升為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
有趣的是,無論是在漢中還是在朝堂的轉危為安,都與郭淮的“病”有關。
漢中之戰中,夏侯淵率領著名將張郃、徐晃等與劉備戰得火熱,郭淮卻病倒了,“淵與備戰,淮時有疾不出”。
然而當夏侯淵戰死、張郃新敗時,郭淮卻能拖著病軀盡力維持局面。
在曹丕稱帝后,原本百官都要進京祝賀,郭淮則又一次病倒了,“道路得疾,故計遠近為稽留”。
曹丕可沒有給這位老部淮則將曹丕比作唐虞,“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風之誅也”,保住了自己的命,也得到了曹丕的重用。
曹丕繼續重用司馬懿等助力自己登基的嫡系,郭淮有幸被算在其中,但當郭淮風光無限回到家中的時候,他才發現曹丕的任命有多“坑”。
坐鎮曹魏北境的郭淮不僅要時刻提防蜀漢的入侵,還得面臨羌、胡的處理問題。
深知胡羌習性的郭淮選擇只誅首惡,接納那些被迫造反的普通人。
在平定了轄區內羌帥的反叛后,郭淮的聲望大漲,又因為他清晰知道來降的羌、胡人的情況和他們家人的現狀,“一二知其款曲,訊問周至,咸稱神明”。
戍邊數十年,郭淮大部分時間都在和羌、胡、氐等世居此地的少數民族打交道,這也為他能阻攔蜀漢北伐提供重要的助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