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率部偷渡陰平,這時也抵達江油,鄧艾命令田章充當前鋒,長驅直入。”
“鐘會與諸葛緒的軍隊抵達劍閣,鐘會打算獨攬軍權,于是秘密向朝廷報告,誣陷諸葛緒畏縮不前,朝廷下令將諸葛緒用囚車押運回京城。”
“大軍全都歸屬鐘會統領,鐘會下令進攻劍閣,沒能攻克,只得撤退;蜀軍憑借險要地形繼續堅守。”
“這時鄧艾的軍隊已經抵達綿竹關(今四川綿竹以東黃許鎮),遭到蜀將諸葛瞻率軍阻擊,兩軍大戰,鄧艾斬殺諸葛瞻。”
“姜維等人聽說諸葛瞻戰敗,只得放棄劍閣,向東轉移到巴西郡。”
“鐘會趁機指揮大軍南下,抵達涪城(今四川綿陽市東);同時派遣胡烈、田續、龐會等將領追擊姜維。”
“鄧艾兵臨成都,劉禪率領群臣投降,又派遣使者命令姜維等人向鐘會投降。”
“姜維率軍撤退到廣漢郡郪縣,才命令手下將士放下武器,投降鐘會。”
“鐘會接受姜維投降后,上奏朝廷報告伐蜀的經過和作戰情況;”
“同時又下令將士,禁止搶掠;在接受蜀國官員投降時,鐘會虛心勸導,與姜維的關系日漸親近。”
“同年十二月,朝廷下詔嘉獎鐘會平定蜀國,鐘會升任司徒,晉封縣侯,增加封邑一萬戶;”
“他的兩個兒子也被封為為亭侯,封邑各一千戶。”
“鐘會暗中懷有反叛的野心;當時鄧艾在成都以皇帝的名義擅自封賞蜀國君臣,鐘會于是秘密告發鄧艾有造反跡象。”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正月,朝廷下詔用囚車將鄧艾押回京城。”
“司馬昭擔心鄧艾不從,又下令鐘會進兵成都。鐘會派遣衛瓘先行前往成都,收監鄧艾;”
“衛瓘達到成都后,先拿出詔書安定鄧艾統率的將士;然后率兵直入鄧艾的住處,將鄧艾父子逮捕囚禁。”
“鐘會畏懼的人只有鄧艾;鄧艾被捕后,鐘會獨自率領大軍,威震蜀地。”
蘇軾:鐘會自以為功名蓋世,不愿屈居人下,加上猛將精兵都控制在他手里,于是密謀反叛。
鐘會打算派遣姜維等人帶領投降的蜀國軍隊從斜谷進入關中,自己則統率大軍跟隨在后;
抵達長安后,再命令騎兵走陸路,步兵走水路順著渭水東下進入黃河,估計五天就可以抵達孟津,與騎兵會師洛陽,一舉奪取天下。
恰在此時,鐘會收到司馬昭的書信,司馬昭在信中表示鄧艾可能不服從命令,朝廷已經派遣中護軍賈充統率步騎一萬人進入斜谷,屯兵樂城,他自己則親自率十萬大軍駐扎長安。
鐘會看完信后大吃一驚,對親信將領表示,逮捕鄧艾自己完全可以獨自辦到,如今司馬昭率領大軍前來,必定是察覺到了異樣;
為今之計應當迅速行動,大事成功則可以奪取天下;大事不成就退回蜀中堅守,像劉備那樣割據一方。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十五日,鐘會率領大軍抵達成都。
次日,鐘會召請所有護軍、郡太守、牙門將、騎督以上的將士和官員,以及蜀國投降的官員,在蜀國的朝堂上為剛死的郭太后發喪;
并假傳皇太后遺詔,表示太后遺命自己起兵廢黜司馬昭,并將詔書傳閱眾人,逼迫他們簽署姓名同意起兵;
同時又書寫告示和任命書,委派親信率領各路軍隊。
鐘會請來的官員都被軟禁在益州各個官方辦事機構的房間里,城門和皇宮門全部關閉,派兵嚴加看守。
鐘會隨從的武官丘建本來是將軍胡烈的下屬,鐘會對其很是信任。
丘建可憐胡烈獨自被囚,說服鐘會讓他同意派一名親兵為胡烈送取飲食,其他的牙門將也各自配備一名親兵。
胡烈編造了一則謠言,告訴親兵并讓他轉達給自己在外面的兒子,聲稱自己從丘建那里得知,鐘會已經挖好了大坑,準備將所有北方的士兵棒殺并埋進大坑中。
其他牙門將的親兵也傳說此事,一夜之間全軍都知道了這件事。
有人建議鐘會將軟禁中的將士和官員全部殺死,鐘會猶豫不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