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擔任兗州牧,派遣使者前來長安進貢上書。”
“李傕、郭汜等人認為關東地區要自行擁立天子,曹操派來使者,并非真心;”
“打算扣留曹操派來的使者,拒絕其好意。”
“鐘繇勸諫李傕、郭汜,如果拒絕了曹操進貢的心意,就會斷絕其他人歸附朝廷的希望。”
“李傕、郭汜采納鐘繇的建議,厚待曹操,此后曹操得以和朝廷通使往來。”
“曹操曾多次聽說荀彧稱贊鐘繇,得知他勸說李傕、郭汜,更加傾慕。”
“后來李傕脅迫漢獻帝,鐘繇與尚書郎韓斌共同謀劃,終于讓漢獻帝得以離開長安。”
“建安元年,曹操迎接天子,遷都許昌。”
“鐘繇護駕有功,被任命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侍中、尚書仆射,封東武亭侯。”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關中將領馬騰、韓遂等人各自擁兵自重,互相征伐。”
“曹操忙于應付呂布、袁紹,對關中地區的叛亂深感憂慮卻又力有不逮。”
李白:曹魏勢力的建立離不開很多漢室舊臣,他們在最初都認為曹操是會選擇扶持天子,是興復漢室的忠臣,
畢竟當時天下,唯有曹操發兵迎奉天子,而且曹操早年在洛陽為官,名聲也不錯。
后來隨著劉協想要獲取權利,和曹操對抗過,加上一些小動作以及曹操功勞越來越大,退無可退之時,
曹操就離開洛陽到鄴城了,這個時候大臣們也都看出來了,分成了兩派,一派是荀彧那種繼續保劉協,
另一派借坡下驢,也就順勢支持曹操了,而其中比較有名的就離不開鐘繇,他的書法造詣很高,
而且有個兒子叫鐘會,這是為后世熟知的,其實,他對曹魏的功勞也很大。
鐘繇,字元常,穎川出身,年幼時相貌不凡而聰慧過人,和叔父一同去洛陽時遇到一個異人,
說他面向富貴,但是現在有被水淹沒的厄運,請小心行走,說罷離去。
結果二人走了十里路到橋上,鐘繇馬匹就驚慌失措,把鐘繇掀入水中,
他叔叔見算命應驗,認為他日后必然有一番出息,就給予他錢財支持,讓他潛心學習。
后來被舉為孝廉,在朝廷為官不久后又因病離職,幾年后再次被征召,那個時候的漢朝正出于李傕郭汜禍亂長安之時,
漢獻帝憂心忡忡,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于是詢問身邊之人對策,那時候天子被掌握在李傕郭汜二人手中,
曹操得荀彧建議才明白關鍵點在鐘繇之手,于是交好鐘繇,由他在其中穿針引線,最終李傕郭汜沒有拒絕曹操向天子進貢以及派遣使者交流。
李傕郭汜矛盾激化,隨即想脅迫天子,劉協也聰明,在一干老臣的庇佑下離開長安,重回洛陽,
而鐘繇在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被拜為御史中丞,還封了東武亭侯,可見保駕之功晉升的速度之快。
后來曹操忙著和袁紹逐鹿天下,但是他的地盤處于四戰之地,其他人還好說,關中本就是勢力紛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