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祎字文偉,江夏郡鄳縣(今河南羅山西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
費祎早年游學益州,因才名被人所知,劉備稱帝后立劉禪為太子,聘請費祎和董允擔任太子舍人,不久費祎升任太子中庶子。
劉禪繼位為帝,費祎升任黃門侍郎,得到丞相諸葛亮的器重。
諸葛亮派費祎以昭信校尉的身份出使孫吳,費祎不辱使命,升任侍中,不久又被任命為丞相府參軍,此后頻繁出使孫吳。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費祎升任中護軍、丞相府司馬,當時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費祎居中調停,讓兩人得以和平共事。
諸葛亮去世后,費祎升任后軍師,不久又代替蔣琬為尚書令。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費祎升任大將軍,錄尚書事。
次年魏軍入侵漢中,費祎被授與節杖,率大軍阻擊敵人;
敵軍撤退,費祎因功封成鄉侯,不久又兼任益州刺史。
延熙十五年(公元252年),費祎獲準開府治事;次年在新年第一天,費祎舉辦宴會招待群臣,在席間被魏國投降者郭脩刺殺。
費祎死后被追謚為敬侯,兒子費承襲爵。
時人對費祎都評價頗高,吳主孫權認為費祎是蜀國肱股之臣;
諸葛亮則盛贊費祎、董允等人“志慮忠純”,堪當重任。
后世多將費祎與蔣琬相比,晉朝史家陳壽、常璩、裴松之,以及北宋史家司馬光都認為,
費祎繼承蔣琬主持朝政,兩人都因循諸葛亮定下的制度,外使邊境無事,內保國家安寧,有功于國。
費祎年少就成了孤兒,依靠族父費伯仁一家生活。
費伯仁的姑姑,就是益州牧劉璋的生母。劉璋曾派人去迎接費伯仁入蜀,費伯仁帶著費祎一起前往益州游學。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攻占益州,費祎也留在了蜀地,與當時客居益州的汝南郡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
恰逢名士許靖的兒子去世,董允和費祎都想同去參加葬禮。
董允告訴父親董和希望能派一駕馬車,但董和卻派了一輛敞開的鹿車給他。
董允看到鹿車破敗,臉上露出不愿乘坐的神色,費祎卻毫不在意,徑直登上了鹿車。
到了葬禮上,丞相諸葛亮和其他的蜀國權貴都來了,他們的車乘都很華麗,董允臉上神色未定,但費祎卻舉止如常。
駕車的人回來后,董和詢問得知董允和費祎的不同反應,對費祎稱贊不已。
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立劉禪為太子。
費祎與董允一起被聘任為太子舍人,不久費祎又升任太子中庶子。
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后主劉禪繼位,費祎升任黃門侍郎。
諸葛亮南征返回成都,百官出城數十里相迎接,多數官員的年齡和資歷都在費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