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字子明,又稱吳少帝或吳廢帝,三國時期東吳第二任皇帝,公元252年繼位,公元258年被廢,在位6年。
赤烏六年孫亮出生,是孫權最小的兒子。
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孫權廢了原太子孫和,改立年幼的孫亮為太子。
鳳元年(公元252年),孫權去世,年僅十歲的孫亮繼位為帝,改元建興。
因為孫亮年幼,輔政首輔諸葛恪執掌大權。
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諸葛恪北伐失敗,孫亮聽取孫峻的主張,將諸葛恪誅殺,并任用孫峻為丞相。
此后,孫峻把持朝政、獨裁專權。
五鳳三年(公元256年)孫峻去世,孫亮順從孫峻死前安排,以孫峻堂弟孫綝執掌朝政。
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十五歲的孫亮親政,不滿孫綝的肆意專權,于次年聯合太常全尚、將軍劉丞謀畫誅殺孫綝失敗。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九月,孫亮被孫綝廢黜為會稽王,遣往會稽之地。
孫亮被貶為候官侯,前往封地途中離奇去世,年僅十八歲。
歷史上如西晉史學家陳壽、西晉學者陸機、唐代史學家房玄齡等,都認為孫亮由于年幼繼位,缺少賢良的理政者進行輔佐才導致最終失去帝位的結局。
赤烏六年,孫亮出生于東吳建業皇宮,是三國時期東吳開國皇帝孫權的第七子,也是孫權最小的兒子。
由于在孫權年老之時孫亮還很年幼,所以特別受孫權的寵愛與重視。
孫亮的姐姐全公主,曾設計構陷過太子孫和以及孫和的母親王夫人,為此心中很是不安,于想要通過拉近與孫亮之間的關系來贏得孫權的好感。
為此,全公主順著孫權的心意,多次稱贊全尚的女兒全氏,并且在孫權面前極力勸說與撮合孫亮與全氏成婚。
赤烏十三年,太子孫和被廢,孫權新立孫亮為太子,并且在全公主的撮合之下迎娶全尚的女兒全氏為太子妃。
赤烏十四年(公元251年)孫亮母親潘氏被冊立為皇后,同年十一月,孫權病重,他擔心孫亮幼弱,難以行使君權,于是著手為太子孫亮安排輔政集團與顧命大臣。
孫權任命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中書令孫弘為少傅,同時召見將軍呂據、侍中孫峻交待托孤后世。
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四月,孫權病逝,十歲的孫亮繼位,大赦天下,同時改元建興。
建興元年(公元252年)五月,剛登基的孫亮冊封群臣,封諸葛恪為皇帝太傅,總攬軍政大權;
封滕胤為衛將軍同時兼管尚書事宜;任大將軍呂岱擔任大司馬。
此外,朝中包括閑散人員在內的其他官員也都受到孫亮的封賞,晉升職級。
此時的諸葛恪雖說作為輔政首輔總攬大權,但在輔政集團的內部仍有很多人想要挑戰其權威。
其中,代表宗室勢力的孫弘就曾擔心自己會受制于諸葛恪,于是在孫權剛去世的次日封鎖了孫權去世的消息,
企圖以假傳皇帝詔書的方式除掉諸葛恪,后來諸葛恪還是通過孫峻的幫助才得以除掉孫弘。
因此,主政后的諸葛恪便急于通過興兵北伐來提高自己的聲望、鞏固自己的地位。
同年十月,吳軍在太傅諸葛恪的率領下扼守巢湖,修筑東興城,派將軍全端守東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興東城。
同年十二月,魏軍大舉進攻吳國,其中,諸葛誕與胡遵等魏將率七萬步騎兵進攻東興城;王昶攻打南郡;
毋丘儉出兵武昌。太傅諸葛恪率吳軍于東興與魏軍交戰,大勝魏軍,斬殺了韓綜、桓嘉等魏國將領。
建興二年(公元253年)正月,孫亮冊立原太子妃全氏為皇后,同時大赫天下,同年二月,對東興之戰中大勝魏軍的將士大行賞賜。
同年三月,太傅諸葛恪率軍征討魏國并且于四月對新城發起進攻,然而突然出現的瘟疫讓吳軍死傷大半,諸葛恪只得于八月撤軍回朝。
同年十月,孫亮采納了武衛將軍孫峻的建議,利用祭祀祖廟的機會,在酒宴殿堂內設下伏兵誅殺諸葛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