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在政事上剛愎自用,蔡邕提出許多對朝廷有所裨益的諫言,董卓卻很少真正采納。蔡邕見董卓惡行難以匡正,曾對堂弟蔡谷表示,董卓性情剛強又好文過飾非,此人大事難成;
因此一直想要伺機離開,去山東地區暫避。堂弟蔡谷得知他的想法勸阻他,表示蔡邕相貌異于常人,每都到一個地方都要被圍觀,想要隱匿自己很困難。蔡邕這才打消了要逃走的念頭。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與呂布密謀,誅殺董卓;董卓死后,遭夷滅三族。后來,蔡邕坐在司徒王允的身邊,無意間說起董卓的下場,長嘆了一口氣,神色凝重。
王允勃然大怒,呵斥蔡邕作為漢室臣子,卻對國賊董卓懷有私恩,如此表現與逆賊沒有什么兩樣。隨后王允將蔡邕收押,交給了廷尉署治罪。
蔡邕遞上辭表道歉,懇求受到刻額染墨、截斷雙腳的刑罰,以求能完成《漢史》的寫作;許多公卿大臣愛惜蔡邕的才華,紛紛上表為他求情,王允不許。
太尉馬日碑勸諫王允,表示蔡邕是曠世奇才,清楚許多漢朝的歷史,應該讓他繼續撰寫《漢史》。
況且蔡邕向來以忠孝聞名,如今為這個查無實據的罪狀誅殺他,有失民心。王允卻仍然堅稱蔡邕為佞臣,表示讓其執筆,不僅無益于圣德,還會讓自己日后遭其誹謗。
不久,蔡邕死在獄中。事后,王允后悔,可惜蔡邕不能再生,朝野內外的士人聽說蔡邕死了,無不為之哀泣。
蔡邕!在東漢后期這個時代,幾乎堪稱天下最有名的頂尖學者!
然而即便是大家都來求情,王允依然不肯放人。所以最后,走投無路的蔡邕,就只能死在了監獄了,死的不明不白。
就這樣,一代大儒蔡邕,最后死在了王允的手里。
因為蔡邕后來有一個女兒蔡文姬,她的故事實在是太有名了!以至于到了現代,很多游戲里面,都直接拿蔡文姬做了游戲人物。
在《三國演義》當中,后來文姬歸漢以及蔡文姬跪求曹操的事情,也是一段重要劇情。
但同時,大家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可能都會產生一個疑問。
但作為蔡文姬她爹,蔡邕到底是干嘛呢?為啥后世每次提到蔡文姬,都會在她的名字前面,加上一個‘蔡邕之女’的稱呼?
簡單來說,蔡邕這個人,之所以在后世名氣沒那么大,主要是因為他缺乏代表作。或者說,他在世的時候,確實留下了不少作品,但這些作品后來普遍沒留下來。
不管是經學文稿,還是辭賦繪畫,蔡邕都有涉獵。但遺憾的是,后來這些東西,都沒能傳下來。
沒有代表作,這其實就是蔡邕本人名氣偏低的根本原因。
但同時,這樣的蔡邕,卻又引領了歷史上著名的‘建安風骨’!整個魏晉時期的文化潮流,基本上就是蔡邕開啟的。
從三曹父子的詩歌,到建安年間的繪畫,再到建安七子的文章,幾乎全都受到了蔡邕的影響!
如果說,董卓是引爆東漢末年亂世的罪魁禍首,那么蔡邕這個人,則是引導了漢末文化領域的大爆發!
想要更好的理解,蔡邕在歷史上到底有多重要,我們其實還得從蔡邕本人的經歷說起。
蔡邕出生于一個文化世家,他們家從祖上開始,就一直都很有文化。
蔡家人在做官方面,卻似乎沒有多少天賦。在蔡邕之前,前面幾代蔡家祖先,基本上都只做到了縣令這個級別的官,也沒做出過什么太重要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