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劉辯出生后,何氏母以子貴,被封為貴人,宋皇后被廢兩年后又晉升為皇后。
在劉辯出生之前,靈帝的皇子們都已夭折,所以皇子辯出生后沒有養在皇宮中,而養在道人史子眇的家里,不敢叫他的劉辯本名,稱他為“史侯”。
靈帝不喜歡劉辯,而喜歡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劉協。群臣奏請靈帝立皇太子時,靈帝認為劉辯行為輕佻,沒有帝王的威儀,不適合做皇帝,想立皇子劉協為太子,
但因何皇后在宮中受寵,而且何皇后的兄長何進任大將軍并在朝中位高權重,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決,一直到靈帝駕崩時都沒有立太子。
中平六年,靈帝病重,彌留之際將心目中的繼承人皇子劉協托付給他特別信任的宦官、上軍校尉蹇碩。
同年夏四月十一丙辰日,靈帝駕崩,蹇碩想先殺何進,再立皇子劉協為帝,于是請何進入后宮。
但是何進剛從外朝進入后宮,蹇碩的司馬潘隱是何進的舊識,向何進迎面走去,并用眼神暗示何進。
何進大驚,先退出,從便道回到軍營,然后謊稱自己生病了,不能入宮,蹇碩的計劃因此失敗,而皇子辯也得以順利繼承帝位。
靈帝駕崩兩天后,劉辯在靈帝駕崩后繼位為帝,史稱少帝。少帝尊母親何皇后為皇太后,由于少帝年少,何太后臨朝稱制。
宣布大赦天下,改元為光熹。封九歲的皇弟劉協為渤海王。封后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同錄尚書事。
蹇碩在少帝即位后仍然想改立皇子協,又害怕何進掌權后會殺了自己,乃求助于趙忠等其它宦官,但他們或與何進親近,或為了自保,不聽從蹇碩的話,反而向何進出賣了蹇碩。不久,何進乃命令黃門令逮捕蹇碩并誅殺之。
靈帝末年,東漢王朝已經搖搖欲墜:朝廷外部爆發了黃巾民變,東漢朝廷在鎮壓民變的過程中將權力下放給地方,形成各地事實上的軍閥割據的局面,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
朝廷內部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在鎮壓民變期間短暫聯合后再度敵對。劉辯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位的。
少帝辯繼位后,由于年少,一切政事取決于臨朝稱制的母后和手握兵權的國舅大將軍何進。何進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的矛盾愈演愈烈,終于導致宮變的發生。
何進在誅殺蹇碩后,更進一步欲將宦官們全部誅殺,便召并州牧董卓帶兵入京助他一臂之力,并要求妹妹何太后同意殺宦官,但何太后不準。
光熹元年八月二十五戊辰日,何進再次進入何太后居住的長樂宮,要求何太后同意他誅殺全體中常侍。
張讓、段圭等宦官們聽到風聲,乃先下手為強,在宮中的嘉德殿前將他殺死。何進的屬下吳匡、張璋、袁術等得知何進被殺害,乃帶兵欲入后宮殺盡宦官。
光熹元年八月二十六己巳日,天亮后,宦官們在后宮中堅持不住,乃入長樂宮奏報何太后,謊稱大將軍的部下謀反,乘機裹脅何太后、少帝、陳留王協和省內官屬,劫持宮內其他官員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德陽殿。何太后中途被尚書盧植所救。
光熹元年八月二十七庚午日,張讓、段圭等迫于追兵,被困北宮中,無計可施,只好帶著少帝、陳留王等數十人步行出谷門。入夜后到達小平津。
皇帝所用的六顆玉璽未隨身攜帶,無公卿跟隨,只有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夜里到達黃河岸邊,碰到了少帝一行。閔貢率騎兵于快破曉時追上。
少帝又餓又渴,閔貢乃殺羊進上,又厲聲斥責張讓等人禍國亂政,并持劍砍死數名宦官。張讓等人惶恐不安,知道死期已到,乃向少帝拱手再拜,并叩頭辭別,隨即投河自盡。
閔貢扶著少帝與陳留王,乘著夜色追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光徒步往南行,欲回皇宮。走了幾里地,得到百姓家一輛板車,三人乘車到洛舍后,下車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