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輔政名單
黃鵠臺所發生之事,在劉備的授意下,由馬良為使,代傳與諸葛亮。
諸葛亮因整頓吏治之事,剛從荊楚歸京,聽聞馬良代傳的內容,雖有所預料,但依舊傷感而嘆。
“丞相,除以上之外,陛下以兩漢宮廷之亂為鑒,制定祖訓,言今日之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
馬良拱手說道“且非軍功不得封鄉侯以上之爵,藩王不得握兵權。以上四令,銘金勒石,藏于黃鵠閣。以此詔傳后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劉備在那日見面之后,與王粲聊了許久,最終以兩漢為鑒,加上軍功封爵以及藩王分封二令。
聽著劉備所制祖訓,諸葛亮感慨說道“昔中漢以王莽篡逆為鑒,光武皇帝至孝章皇帝時,約束宦官,嚴防外戚。然至孝和皇帝時,君上年幼,竇氏臨朝,竇憲因之發跡。”
“至此之后,宦官勢大,外戚專政,更替為亂,中漢因此而衰。望我朝之后,能如陛下所制之祖訓,二者不再為患。”
“朕身經百戰,大小創傷眾多。昔初得痢疾,再轉下血。之后身體無力,雜病頻生,發熱畏冷,怕已無痊愈之望。”
劉備長嘆口氣,說道“今招伯言至京,則是為免疾病驟發,而壞國之大事。”
少頃,諸葛亮與馬良乘車趕赴黃鵠臺,求見養病休養的劉備。
馬良沉吟少許,說道“稟丞相,陛下為后事計,已招陸巴梁歸京。”
因章帝早亡之故,一切發生了重大改變。漢和帝年齡小,竇氏臨朝稱制,為執掌朝政,讓其竇氏一族入朝執政。
因有西漢滅亡的前車之鑒,東漢在很多政治制度上都有所革新。
“稟陛下”
軍事上,以漢武帝窮兵黷武為鑒,東漢對外謹慎用兵。
“丞相剛從長沙歸來,今不休息片刻”馬良關心道。
“但君為丞相,理統國事。朕恐元直歸京,恐會令君難以施展手腳,正為之而猶豫”
諸葛亮撫扇而嘆,說道“今國事為重,如陛下意屬霍督,且霍督有意。令霍督主政,未嘗不可,我又何必爭之,以壞國家大事。”
“善”
雖常說封建王朝因土地兼并而亡國,但正兒八經因土地兼并而亡國的王朝,除了西漢、大明外。如晉、隋、唐、宋、清等王朝,不是因外敵入寇,則就因高層混亂而亡國。
“仲邈性情雖謙,亦能以國事為重。但其心實傲,常不愿居他人之下。今后君若與他相爭,當多讓之。”劉備不放心道。
“請陛下細言”
待馬良與屋內眾人退下后,劉備說道“祖訓是為長遠之事,非今下緊急之大事。朕深感病情日重,不知何事易世。今太子年幼,天下繁雜,難以理事。朕走之后,當多勞丞相理事。”
“陛下病情愈重,我心難安,豈敢休息”諸葛亮正色道。
如廢都試制,引入募兵制,組建南北禁軍。以和為主,多以錢財賞烏桓、鮮卑,以免征討作戰,勞民傷財。
諸葛亮跪在地上,傷感說道“愿陛下安息御體,亮當效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今陛下在黃鵠臺養病”馬良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