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無法接受英國被邊緣化的命運,他希望聯合美國,以及歐洲的反俄羅斯勢力,繼續和俄羅斯作戰,遏制俄羅斯的擴張。
蒙哥馬利明白無誤的告訴丘吉爾,即便英國聯合包括日本在內的全世界所有反俄羅斯勢力,也無法從軍事上和俄羅斯對抗。
俄軍擊敗德軍不說兵不血刃,至少主力尚存,不管是從士氣上,還是從規模上,都處于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
德國對英國的恨意,不亞于俄羅斯。
德國現在有500萬剛剛放下武器的德軍。
即便其中只有一半是德軍。
如果俄軍將這部分德軍武裝起來,那英國將遭遇滅頂之災。
丘吉爾無奈之下,才只能來到俄羅斯尋找機會。
丘吉爾也是沒想到,他和蒙哥馬利的這番密談,居然被俄羅斯媒體堂而皇之的刊登在報紙上,公之于眾。
整個歐洲的媒體,瞬間被徹底引爆。
兩次世界大戰給歐洲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所有人都期待和平的降臨。
丘吉爾居然想將戰爭打下去,將歐洲拖入更大的深淵。
英國人想干什么
英國議會的反應速度非常快,立即決定在國內舉行大選。
丘吉爾匆忙離開俄羅斯,緊急返回英國。
喬治請小羅斯福和威廉王儲、戴高樂吃飯,聊起英國的大選,一致不看好丘吉爾的前景。
趁丘吉爾不在,喬治和小羅斯福終于在多個問題上達成共識。
針對德國的處置方案,喬治和小羅斯福一致同意對德國實行徹底的非軍事化,不僅關閉德國所有兵工廠,而且解散德軍,取消總參謀部,全國只保留10萬名警察,并且同意俄羅斯駐軍,監督德國的改造。
德國占領區基于“民族自決”的前提進行公投,由當地人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俄羅斯和美國聯合組成監察團,監督各地的皿煮進程。
歐洲國家的海外殖民地,同樣要基于“民族自決”的前提下舉行公投,尤其是非洲和亞洲。
戴高樂心情雖然苦澀,對于今天這個結果,早有心理準備,并不像丘吉爾那樣難以接受。
喬治和小羅斯福也沒說馬上就要開始公投。
即便海外殖民地公投獨立,和宗主國之間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并不是一刀切,事情并非沒有轉圜的余地。
有些確實沒辦法,比如葡萄牙、比利時這種,即便沒有民族自決,這倆在非洲的殖民地也肯定保不住。
現在擺明了是俄羅斯和美國聯手,切割歐洲的勢力范圍,這些海外殖民地獨立后,俄羅斯和美國的商品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當地市場,德國人不惜挑起兩次世界大戰的終極夢想,最終便宜了俄羅斯和美國。
英國人在有需要的時候,效率還是很高的。
英國選舉當天,丘吉爾在倫敦家里舉行小型宴會,準備慶祝自己和保守黨的勝利。
保守黨總部樂觀地預測保守黨至少能獲得56%的多數票。
丘吉爾也相信自己必定會以英國新一屆政府領導人的身份重返俄羅斯。
結果揭曉,保守黨只獲得了197席,工黨贏得393席。
事實再次證明,半場開香檳萬萬要不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