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諭寫的文章便被刊登在了法國的雜志科學與生活上,但真正引起影響力的,還是費加羅報和哈瓦斯通訊社的新聞稿。
費加羅報是法國最古老的報紙,讀者多是文化水平較高的人士,內容包羅萬象,被認為是最能體現法蘭西“貴族風格”的報紙,甚至有“法國中上階層圣經”一說。
而哈瓦斯通訊社面向的群體就很廣了,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看到它的新聞稿。
哈瓦斯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有點陌生,但它卻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訊社,如果說出其后世的名字,各位可能就太熟悉了法新社。
這篇關于可證偽性的文章思想上頗有深度,理解起來又非常通俗易懂,迅速流傳開來,在整個科學及文化圈層中都掀起了不小的轟動。
許多學界人士盛贊李諭是“科學的哲學家”。
雖然哲學家這個詞在后世有點被玩爛了,但當時的確是妥妥的褒義詞。
但教會就不太樂意了,也在報上登文章和李諭的“可證偽性”對線。
李諭雖然文章中沒有指名道姓提教會,但教會也不是傻子,這都看不出來,那真是不如去賣紅薯。
不過李諭敢在法國發表可證偽性的文章,也是瞅準了法國天主教的地位。
雖然法國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也是天主教大國,天主教信仰占比最高。但如果了解過法國宗教史的可能就會發現,很多人都會說法國是“天主教孝子”,一定是帶引號的“孝子”。又或者直接說他是“天主教戴孝子”。
說的就是法國對天主教的種種行為真是太“孝”了
先是在十四世紀時把教宗從羅馬搞到自己境內,一直困了半個多世紀,期間幾任教宗都是法國扶持的傀儡,史稱“阿維尼翁之囚”。
然后法國內部搞了個宗教戰爭,幼主繼位,美第奇王后涉政。這位美第奇王后有點像咱大清的慈禧,政治手腕是有的,但是政治智慧不夠,激化了與另一個教派胡格諾派的矛盾。
好在胡格諾派的領袖雄才大略,繼位后收拾好了爛攤子,即著名的波旁王朝首任國王亨利四世。但亨利四世沒多少年也被暗殺了。
后來還有更出奇的,在神圣羅馬帝國查理五世如日中天時,法國竟然聯合東邊的奧斯曼帝國,和蘇來曼搞起了聯盟阿天和阿綠聯合起來對付另一個阿天,你敢信
史稱“瀆圣聯盟”,瞧這名字起的。
還沒完
之后的三十年戰爭,說起來是新教和天主教的斗爭,但是身為天主教大國,法國竟然這次又選擇站隊在了新教一邊
你看看這一連串的操作,說他是天主教戴孝子一點都不過分吧。對天主教簡直“孝”到姥姥家了
更更更“孝”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李諭曾經生活的年代,法國天主教搞了個超級大丑聞,“傷害”了二十多萬小男孩。
具體怎么傷害自行腦補,打不出來反正真是把天主教會的臉都丟沒了。
這都是法國天主教自己作的,后來法國誕生了啟蒙運動,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批判教會的愚昧和特權主義。
所以李諭發表這篇文章,在法國還是挺合適的,也挺應景。
現在教會雖然氣憤,但是壓根不能拿李諭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