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要是再婉拒就顯得不自然了,于是說“目前就這么說定,總之先把教材做起來最重要。”
商務印書社后來幾乎壟斷了晚清的小學教材市場,市場占有率起碼八成,發行量是用億為單位的。
單單那本小學國文教材發行量就超過一億。
簡直可怕。
而且商務印書社引進了西方的技術,印刷、裝訂質量都是上乘,可以說是行業標桿。
即便是發行價格只有幾十文,上億冊按照最低3算的話稿酬也是大幾萬兩銀子。
當然嘍,到了二十一世紀后,教科書已經是管控性質,不再按照這種版稅分成。
只是晚清階段,朝廷完全就是擺設,商務印書社作為一個民間企業,如果不搞教材,朝廷恐怕再花幾年也憋不出來。
商務印書社這第一桶金打的基礎太好了,到了大清滅亡的前夕,已是晚清僅有的15家資產超過百萬元的大企業之一。
雖然張元濟戊戌變法期間被慈禧下令“革職、永不敘用”,政治生命戛然而止,但他還是想真正做點事的。
當初也是李鴻章出面保了一下他,然后安排手下的盛宣懷邀請張元濟到了上海南洋公學。
他其實能夠做南洋公學的校長,但終究決心下海進入出版這個晚清的“賤業”,確實需要不少勇氣。
李諭想起來張元濟也是個愛藏書的人,于是又問道“我會動身前往湖州,受人之托,對皕宋樓略施援手,先生有沒有興趣”
“皕宋樓”張元濟訝道,“沒想到你竟然也知道它。”
李諭說“也是聽別人提起,如今有困難,似乎已經被日本人盯上。”
張元濟嘆了口氣,“我曾經兩次想登皕宋樓,都被陸家拒絕,沒想到現在日本人卻來了。”
李諭疑惑道“陸家為何拒絕先生登樓”
張元濟說“其實我曾經與陸家上代家主陸心源先生私交甚篤,只是陸心源已經過世近十年,如今再次想去探訪,陸家以為我是想買書,心中存了芥蒂。”
李諭說“日本人如今意圖豈不也是圖謀陸家藏書”
張元濟無奈道“或許是他們懂得掩飾,懂得人心吧。”
李諭都想爆粗口了,努力忍住說“日本人哪有好心”
張元濟說“日本人當然沒有好心,但他們錢包卻鼓得很。陸家開出的價款不低,不是尋常人可以承受。”
李諭道“所以我想我們可以聯合起來。”
張元濟說“就怕陸家不愿零散出售,只想一并賣出。”
這還真是難辦了。
其實歷史上,1907年陸家的陸樹藩賣出皕宋樓藏書前,張元濟的確出過價。
陸樹藩最初索價為50萬兩,后來減到25萬元,最后又減少到10萬元,但依然沒人有能力接盤。
張元濟當時只能拿出來5萬元,于是暫從緩議,而且出于愛護民族文化遺產的熱情,托人勸告陸樹藩,切勿售與日本人,待商務印書館湊足十萬元。
只不過沒想到陸樹藩等不及,竟然以12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三菱集團的巖崎家族。
李諭心中知道這批書價值何其高,買到這批書的靜嘉堂文庫一躍成為了日本漢學重鎮。
“多少嘗試一下吧。”李諭說。
張元濟道“既然先生都這么說了,那我無論如何也該再去一趟湖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