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先生在,想必自強學堂的學生學業水平不會低。”李諭說。
華世芳苦笑道“只可惜學生的西學水平還是低了一些,能學到代數中方程學的都不多。我與兄長多年來想找幾位優秀的學生作為嫡傳弟子,一直難以如愿。”
李諭說“如今之勢,只能是慢慢培養,基礎的確較弱。”
華世芳說“而且自強學堂目前已經沒有算學,令人惋惜。”
“學生難道只有學習外文的了”李諭問。
華世芳說“自強學堂每年招收120余學生,基本都是學習外文,僅有部分學生研習化學,以為漢陽工廠而用。”
單論人數,這個規模倒是還好,京師大學堂第一屆招生也是僅有100多人而已。
李諭只好說“情況早晚都會有改觀。”
李諭心中知道,確實應該加強政法科以及理工科的培養,但也不能說自強學堂有錯,畢竟外文對于官員來說的確現實意義更重。
李諭問道“自強學堂中,學習外文的學員是否也學習西學各科”
華世芳說“當然要學,主科為外文一門,其他諸如算術、物理、化學、地理、歷史、博物、理財、公法、交涉、繪圖、體操、兵操均要學習。”
“那我明白了。”
這么看的話,真的就像是后世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的內容全,但都是比較基礎的,難以涉及高深的知識。
同京師大學堂一樣,學生都是在惡補中小學的內容,要成長起來至少還要十幾年。
華世芳說“好在香帥一直重視教育,除了幾所高等學堂,各地中小學堂也興建有不少。”
張之洞重視教育也是繼承自他老爹。
張之洞父親張瑛是個舉人,按照清朝的制度,舉人大部分最高只能做到學政或者縣令。
張瑛運氣好一點,做了好多年縣令后,當到了知州。對于他這種普通出身的,幾乎是舉人的極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換源a
畢竟能中舉也蠻不容易了。
進入統治階層的分界線是舉人,秀才離這條線還差得非常遠。
簡單算筆賬
明朝每次鄉試舉人名額全國僅11001200人,整個大明總共錄取了11萬名舉人、
清朝每次鄉試舉人名額全國1500人,整個大清大約總共錄取了15萬名舉人。
清時有1500多個州縣,每年活著的舉人大概一萬人,攤到每個縣平均七人左右,這七個人加上縣太爺,就是本縣的最高統治階級。
舉人就已經有了好多權利,反正只要是一中舉,大把本地人過來跟你攀親戚認親友,求著將自己的財產、田地、戶口放在舉人名下,以躲避繳稅和服徭役。
要不范進中舉就能瘋。
如果是中進士,那上限就更高了。
只不過這都是舊學,再有兩年,科舉制度就要告別歷史舞臺。
說到張瑛,他在貴州當知府時,經常在夜里派兩個差役在全城巡邏。他們一個提著燈籠,一個挑著桐油簍,游走在大街小巷。遇到有讀書人挑燈夜讀,便為他將燈盞加滿油。
這就是“加油”這個詞的由來,蠻有趣的,還真是貨真價實的加油。
李諭道“教育的確要從娃娃抓起,越小的孩子越早接觸西學教育越好。”
華世芳贊同道“先生說得實在是太有道理了,概括到了關鍵。”
李諭說“這幾所高等學堂要不先不看了,咱們先瞧瞧小學堂如何”
華世芳覺得沒什么不妥,反正都是新式學堂,于是說“沒有問題,正好附近有一所,一起去看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