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諭這種干巴巴的水平寫出來的科學書籍就沒什么問題,反正是教科書,不需要辭藻或者文學水平。
王季烈深鞠一躬“先生大才,您既是帝師,又是科學巨匠,您的建議一定要遵從。”
王季烈內心當然還是多少有點傳統的,否則明年他也不會去考進士。
關鍵人家搞了這么多年科學翻譯后,竟然還真又考中了進士。
當然了,明年的科舉考試也將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后一次科舉考試。
李諭忙說“先生太客氣了編譯西方科學書籍著實不易,我亦欽佩于先生的精神。”
王季烈說“我今日就會帶著先生的教科書籍,繼續完善我的這套物理學。”
李諭拱手道“先生辛苦。”
能說動他采用字母符號,不過想讓他改成白話文短時間就不可能了。
如今通過張元濟的宣傳,不僅學堂在訂購,社會上有一些人也非常希望盡快買到,甚至直接找到商務印書社。
李諭在與張元濟就書籍內容探討時,有人便找上了門。
“店家,我要買書”
張元濟抬頭道“您要多少”
“一百套,我要展放在我的科學儀器館中,”對方說,然后愣了一愣,“您是不是,李諭先生”
李諭道“沒錯”
“哎呀竟然讓我撞見了太好了在下鐘觀光,正在上海辦科學儀器館。”
好嘛,原來是大植物學家鐘觀光。
中國植物學界,鐘觀光的名字是絕對繞不過去的。
他是第一個在中國用科學方法廣泛研究植物分類學的學者,也是近代植物學的開拓者,后來在北大、浙大都做過教授。
李諭聽過他的名字,“鐘先生您好”
鐘觀光很興奮“能見到你可不容易,我館里圖書室中已經集滿了你的著述,可是仰慕得很哪”
李諭正在考慮今后校舍辦起來后科學儀器的采買問題,與他交流一會發現他的科學儀器館就能辦這事,那就有必要去一趟了。
鐘觀光之前考上過秀才,但甲午之后,他深感清廷腐敗,導致外患迭乘。認為要不受外國侵略,必須發展科學,興辦實業,以謀求中國之振興。
于是他毅然決定自學科學,購買了不少江南制造局李善蘭、傅蘭雅等人編譯的科學書籍,甚至按照書上的說法去做實驗。
為了能夠學到最新的科技進展,他自學日語,并托人從日本購買數理化書籍。
到了前年也就是1901年,又與人一起創建了上海科學儀器館。
不過最初它是一個商號,并不是后來意義上的展覽館類的科技館。
因為他這時也沒啥錢搞這種公益機構。
既然是叫科技館的商號,展出的商品和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就沒有什么關系了,科學儀器館出售的都是從日本進口的科學儀器。
這時候研究科學的人寥若晨星,鐘觀光又不懂宣傳,所以儀器館門庭冷落。開了一個多月,顧客竟然只有一人,賣貨十元,可以說得上是慘澹經營。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一年九月,清廷下了興學詔,要求各地興辦新式學校,科學儀器和標本模型頓時成為新式學校的必需品。
短短兩年間,儀器館已經能夠供應各類學校所需要的理化儀器、測量用品、標本模型和文具圖集。
并且隨著供應品種的增多,館內還設立了一個制作所,可以根據舶來品彷制,并且從事儀器的修理。
此后,儀器館的業務還會不斷擴大,自從擺脫了初創時的困境,借著政策紅利開始穩步發展,并在沉陽和漢口開設分館。
所以如果想要買教學用的科學儀器,完全可以通過鐘觀光的上海科學儀器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