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士伯基金會能聯合哥本哈根大學一起聯名發電報也是有原因的。
嘉士伯基金會雖然名字上聽起來是嘉士伯公司的,但實際上這個基金會已經被嘉士伯啤酒的老板雅各布送給了丹麥皇家科學院。
嘉士伯啤酒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歐洲啤酒市場上勝出,還真是拜技術所賜。
當年創始人雅各布就創造性地在啤酒廠里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也就是著名的嘉士伯實驗室,他的目的是希望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釀造,而不是過往單純依靠經驗。
經過了反復的研究,實驗室還真的推出了一個創新的酵母培養過程,徹底改變了彼時的啤酒釀造工藝。
這個酵母菌株甚至一直使用到現在,相當產量的啤酒都是用的這個最初的酵母菌后代。
創始人雅各布差不多19世紀70年代時,與一些科學家、作家的討論后,便萌生了創立基金會的想法,緊接著就把所有權轉交給丹麥皇家科學院。
因為皇家科學院是丹麥唯一獨立運行的專業機構。
基金會的主席同時也是嘉士伯啤酒公司的監事會主席。
在嘉士伯基金會成立之初,五名董事會成員就由學院提名。按照規定,成員必須是來自不同學科的科學家,而不僅僅只是金融、律師等商業領域的代表。
這是雅各布的遺愿,以科學為根基的嘉士伯基金會,可以確保自己去世后,嘉士伯的啤酒釀造工藝仍然能夠持續得到發展和優化。
他的想法倒是實現了。
后世嘉士伯公司最大的股東依舊是丹麥皇家科學院下的嘉士伯基金會,擁有75的投票權。
既然是已經屬于丹麥皇家科學院,當然對李諭這種科學界翹楚非常感興趣。
一天多的航行后,李諭和呂碧城抵達了哥本哈根的港口。
目前嘉士伯啤酒公司的管理者還是雅各布的兒子卡爾,他帶著嘉士伯實驗室的主任索倫森親自來迎接李諭。
每次李諭都要解釋一番自己的這個發型問題。
觀念的改變真是不容易啊。
其實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丹麥瑞典之類的北歐國家也是不太待見亞洲人的,也不僅僅亞洲人,甚至南歐人都不太待見。一方面這些國家真心有錢,福利好得不像話,當年連加入歐盟都不屑一顧;另一方面也確實冷,大家在室內待的時間比較長,不如南歐人那么熱情。
但東方人的特征整體上還是很明顯的。
卡爾差不多認出了李諭二人“你就是李諭院士吧”
李諭回道“沒錯,是我。”
“真是與我印象中有點不一樣。”卡爾說。
卡爾又介紹了身旁的嘉士伯實驗室主任索倫森,然后幾人便來到了嘉士伯公司所在地。
卡爾對李諭這種科學大咖還是蠻尊敬的,由于時近中午,先安排了一場午餐。
丹麥的飲食特點是早餐和晚餐比較豐盛,午餐相對比較簡單,黑麥酸面包以及一些三文魚做的肉食。
卡爾還了丹麥特有的一種肝醬,它是豬肝,洋蔥,黃油,雞蛋,牛奶和香料的混合物,可以冷熱食用。目前只有少數人才能品嘗到,因為它非常昂貴。但是后世已經以相當低的價格在城市中的每家餐廳和超市中。
卡爾說“李諭院士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上的成就讓我們非常敬佩,像您這樣的天才已經好多年不曾出現,仿佛牛頓再世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