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才會頒布諾貝爾化學獎,雖然并沒有讓所有人都相信畢竟連原子論還有一大票人不相信哪,但總歸是讓許多人吃了顆定心丸。
李諭說“當然靠得住,用實驗驗證便可,只要能夠建立起對應關系。”
索倫森是個癡迷化學的人,竟然隨身就掏出了紙筆“院士能不能繼續深入講一下。”
李諭太熟了,根本就是化學的中考內容,于是把h值114分級以及相應的對數關系給他詳細列了出來。
索倫森越聽越激動“這不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理論”
李諭道“只是理論,至于如何測量,還是個小問題。”
h計的誕生還要更晚。
索倫森連飯也顧不上吃了“院士的這套理論我為什么沒有見過,莫非是您創造的”
“額”李諭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解釋,只好說,“是在輪船上與碧城小姐討論安徒生童話時意外想到。”
卡爾說“原來這位美麗的東方夫人也有如此才能,令人欽佩”
呂碧城一臉問號“你們說的都是什么”
索倫森恨不得現在就要去實驗室做實驗,但他還是問道“這套理論是先生首創,不若您在雜志期刊發表之后我再進行研究。”
原來他不想私吞成果。
但其實歷史上就是索倫森1909年在嘉士伯實驗室創造出的h值理論。
只不過他的名字并不太知名,甚至查都很難查到。
而且往后許多年h值理論也并不被重視,差不多要到1930年左右,這套理論才真正在化學以及生物領域廣泛接受。
很難想象它這么重要卻誕生這么晚。
李諭笑道“我只是提出一個框架,具體的試驗還需要先生來做,實話說,我對于化學的理解不算特別深。”
索倫森說“但我曾聽聞門捷列夫發表新的化學周期表時特別提到是您的啟發。”
門捷列夫即便沒有諾獎加身,也是化學之神的地位,從他嘴里說出來的欣賞之語,不得不讓索倫森重視。
李諭說“無心之舉。對于這套理論,此后我也幫不上太大的忙。”
索倫森說“您已經幫了大忙這樣吧,我做好試驗數據后,在發表時將您作為第一作者。”
李諭笑道“不用這么客氣,你是試驗真正的操刀人,當然是你作為第一作者。”
“不不不”索倫森堅持說,“我知道提出理論框架更加困難,況且您的這份框架已然十分完善,只是缺少一點試驗數據而已,我必然是要將您作為第一作者。”
卡爾也說“院士一來就解決了實驗室的大問題果然坊間傳聞能請到您往往就會有大驚喜,我這幾杯啤酒真是太值了,再送您十桶也在所不惜至于第一作者的事,您不要堅持了”
李諭沒辦法,只好接受了這個第一作者的提議。
話說他自己都忘記了h值還未出現,關鍵這個東西他一向覺得太基礎了,竟然忽視了其中還涉及了原子理論、電離理論。
果然越到近現代,化學與物理的內在聯系就越深。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