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種思想驅使清廷實行了禁關令。
相當長的時間里,禁關令非常嚴格,甚至一度連流放犯人到此都被禁止。
總的來說,禁關令把東北和內地完全隔開,不單禁止移民這么簡單,東北和內地基本上沒什么交流。
清朝在東北地區實行了200多年的禁關令,使得東北地區嚴重落后于關內。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其他方面,東北地區都無法和關內相比。
更重要的是,這里的人口非常少,這一點對清朝的危害非常大。
同時,為了保持東北地區的特殊性,清政府對這一地區也不設行省,采用“旗民并治”的政治制度。不設總督、巡撫,由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三大將軍作為最高長官管轄。
同時,以盛京為陪都,下設五部,形成了一個以盛京將軍為首的“小朝廷”。
到了道光時期,東北的總人口也只有一百來萬,還大都集中在盛京將軍轄區,也就是遼寧。
至于吉林和黑龍江,人口更少。
人口少,能養活的軍隊就少;開發的程度更低,可惜東北的千里沃土。
就是因為這樣,才讓沙俄趁虛而入。
但如今,隨著關內戰事迭起,災亂不斷,清廷對地方的掌控越發顯得力不從心,禁關令也漸漸松弛。
大量人口就開始了浩浩蕩蕩的“闖關東”。
其中尤以山東人為多。
因為山東離著遼寧近,此時想通過陸路走過去還是不容易,很多闖關東的是從山東坐船先抵達遼寧的大連等地,然后慢慢向北遷移。
山東自古是農業大省,這些人都懂得開墾種地的技能,加上東北黑土地的巨大肥力,雖然闖關東的過程充滿血淚,但總要比繼續待在關內好多了,起碼能活下來。
李諭說“左丞可以盡快去東北一看,趁著形勢尚且明朗。”
“尚且”徐世昌說。
“是的將來一旦日俄開戰,地點只能是在東北地區,我們遷移的民眾,極有可能受到迫害。”李諭道。
徐世昌訝道“帝師,這種話可不能隨便說日俄兩國一旦開戰,豈不就是兩虎相爭,兩敗俱傷能有什么好處”
徐世昌還是明白情況的,也沒有一味貶低日本,畢竟在北洋待過,對時局的判斷準確一些。
李諭說“好處當然是東北。總之城門失火,必然殃及池魚。戰火之下,附近居民將受到極大沖擊,我想日俄的軍隊根本不會在乎我們的國人生死安危。”
徐世昌后槽牙咬了咬“帝師說得有道理,我會盡快修書給遼西練軍都督,盡快組織民眾撤離周邊地區。”
此時的遼西練軍都督姜桂題,也是北洋的人,徐世昌能夠使喚得動。
李諭拱手道“左丞高義”
徐世昌嘆道“生靈涂炭,誰又想屢屢看到。”
徐世昌話音剛落,午宴便開始了,戲臺上傳出了戲曲的聲音。
載振跟隨著嘴里哼起戲曲,學著戲臺上的樣子,走了幾個武生步,立在原地,口中喝了一聲“逮”
四周祝賀的官員們立刻齊聲歡呼“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