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畫這幅雅典學院時動了不少心思,圖中柏拉圖手指天空,代表了他的哲學思想存在于思想中的理想社會才是最完美的。
而亞里士多德則手朝大地,既他更關注現世,認為通過物理感官被實際接觸到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人們必須有具體證據來支持他們的想法,而不是先有想法,再讓現世世界去靠攏。
反正兩人哲學思想上正好相悖。
兩人在畫中的穿著也和他們的思想觀念相符柏拉圖衣服是紅色與紫色,象征希臘四元素說中虛無縹緲的火與氣;
而亞里士多德身穿藍色與褐色衣服,代表四元素中能夠接近的水與土。
兩人站在c位,正好把畫作一分為二,左側柏拉圖這一邊,都是偏理想化的;
右邊亞里士多德側,則更偏務實派。
當然兩邊都有大老,比如左邊還有畢達哥拉斯和蘇格拉底。因為自始至終人類一直認為數學是在純人類邏輯思想中誕生的,與物理學并不相同。
至于歐幾里得被放在右邊,可能是因為幾何學現實指導意義更大一些。
樞機主教馬里亞諾很感激皮亞諾的解圍,立刻說“真理不在于年齡,我們只討論先賢的地位。”
馬赫這才多少有點滿意,說道“不如如何,僅僅把世界圖景奠基于物理學之上,是一種偏見,我認為與宗教沒什么區別。”
見馬赫一直堅持自己觀點,普朗克不好直接開撕,委婉說“如果馬赫先生想與我討論形而上學與反形而上學之間的關系,還是改天比較好。您必須看到,原子論如果證實是正確的,將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請不要忽視這一點。”
馬赫說“我無法想象會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好處,難道是可以更加利用物理學來構造一個令人滿意的世界觀”
“當然不是,”普朗克說,“我并沒有忽視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普朗克的話在馬赫看來屬于服軟了,于是不再深究“我之所以爽快答應進入羅馬教廷教皇科學院,就是因為不想讓科學完全統治這個世界,精神世界永遠不可或缺”
普朗克腦門都要變大,“我從來沒有說過用科學統治世界。”
“不”馬赫說,“你們都是這樣想的,只不過不想承認。”
馬赫這人確實挺特殊的,身份雖然是個物理學家,不過似乎又一直想要反對物理學,但也并非站在教廷那一邊。
總之很特殊。
庇護十世害怕他們繼續爭吵,科學方面的爭辯自己插不上太多嘴,連忙岔開話題“教廷準備了豐盛的晚宴,慶祝羅馬教廷教皇科學院的創建,諸位請隨我來用餐。”
畢竟身處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教皇的面子大家還是要給的,于是離開壁畫室,前往了餐廳。
大家也比較期待,因為愛琴海邊上的幾個南歐國度,在飲食的好吃程度上,明顯要高過西歐與北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