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上海租界只有大概三十來平方公里,清末時期更小,開發面積僅十幾平方公里,更沒有后世那樣的高樓大廈。
但這里迸發出來的力量不容小窺,單說辦的報紙就多到數不清,而且覆蓋了各種門類。
上海的印刷業因此也非常繁榮。
但李諭可不懂辦報,準備先去找張元濟想想辦法。
商務印書社平時也會接一些沒有設備的小報的印刷業務,此時就聚集了一些帶著版面準備印刷的人。
給張元濟表達了要出錢辦個中國女報的想法后,張元濟回道“如此好事,在下必然雙手贊成,不過正巧本人有點事情脫不開身。”
“好說,你介紹個懂得辦報的人即可。”李諭說。
“介紹個人”張元濟思考了片刻,突然對外面等著的一個人說“吳兄,帝師李諭要出錢辦報,你有沒有興趣”
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抬起頭“帝師李諭科學巨子”
李諭說“如假包換。”
李諭問道“先生有沒有興趣一起辦報,資金方面不用擔心。”
吳趼人本人說“元濟所指錯誤,便是其中書中關于西方諸國的游歷以及火車輪船的敘述,本人雖然曾在江南制造局做過十四年機械繪圖員,并曾試制過一艘蒸汽船,但卻一直未能堪透科學之理,所以需要真正的科學巨子幫忙指點。”
李諭感覺太逗了在佛山生活很久,就字號“我佛山人”,太省事了吧。
如果是別的地方,豈不可以叫做“我紹興人”“我上海人”“我天津人”什么的。
“逝者是為生者開眼,我輩應砥礪前行,”張元濟道,然后又對李諭說,“對了,趼人兄還有一本書,創意不錯,但內容上我在看了看后多少感覺有些錯誤,正好你可以幫著改正。”
“趼”通“繭”。
然后李諭就讓吳趼人幫著指出書中關于科學的一些論述,然后一一解釋。
不過吳趼人挺認真“那就請科學巨子帝師李諭幫忙改正科學大角度。”
李諭笑道“可以,但先生務必幫忙好好辦中國女報。”
幾天后,李諭就讓秋瑾直接提寫發刊詞。
秋瑾寫的文字挺有英氣“吾今欲結二萬萬大團體于一致,通全國女界聲息于朝夕,為女界之總機關,使我女子生機活潑,精神奮飛,絕塵而奔,以速進于大光明世界。”
這些都是吳趼人19031904年親筆寫的,文章的題目是空中飛艇,不過原文是文言文,還挺長,且說得更加直白露骨。
張元濟拿出一本書“這是吳兄新作,在整個江南行省都頗受歡迎,疏才兄弟閑暇時可以看看。”
張元濟笑道“你如果與疏才兄弟呆久了,就發現他是個真真正正的奇人,雖然文采與書法一塌糊涂,但時不時的還能給你整幾句醍醐灌頂般的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