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以前算作教會醫院時期,雖然有少數幾個醫學校陸續開辦,但基本依靠的是教會醫院,只兼收少數學徒傳授醫學知識;
1901年至1912年是醫學教育萌芽時期,這期間上海震旦大學增辦了醫科,德國人開辦了同濟醫學校,“滿鐵”則在奉天設了“南滿醫學堂”;
從1913年開始,正規的醫學教育才在中國逐漸成形,教育部頒布了醫學專門學校的規程。
嚴復問道“美國人這次在北京建的醫學校,是什么標準”
“按照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想法,至少要建成一個比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的醫學院。”李諭說。
“他們真想這么干”嚴復問。
“根據美國的門戶開放等外交政策,他們現在反而有點討好我們國家的知識分子,此前的留美幼童項目、庚子退款興建學校都是他們的一種策略。希望通過影響這些未來的中國精英,讓我國盡可能慢慢變得親美,他們就能夠施加影響。不管商貿還是政治上,對他們來說,將來的好處要比投入大得多。”李諭解釋道。
“是一步大棋,”嚴復感嘆道,“只是聽起來好像與傳教士們的做法殊途同歸”
李諭說“只能說做得更加高明。”
嚴復說“果然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疏才游歷多國,見識遠超了常人。”
李諭不能說這是因為自己有“上帝視角”的緣故,于是順著他的話說“多看看世界的確有用,但先生才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嚴復笑道“我早就是個老頭子了。”
隨著汽笛聲長鳴,輪船漸漸靠港。
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芝加哥大學校長賈德森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院長韋爾奇走下船,三人后面還有其他隨行人員。
李諭給嚴復進行了一一介紹,嚴復有點吃驚于考察團的陣容強大,在他心中,這種全美排行前幾名大學的校長至少是教育次長等級的人物。
到達京城后,嚴復和李諭在飯莊招待了考察團。
“非常歡迎諸位的到來,本人報以最誠摯的祝福。”嚴復首先說。
“謝謝”艾略特禮貌回道,然后表明立場,“我們這次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與歐美同樣好的醫學院,具有優秀的教師隊伍、裝備優良的實驗室、高水平的教學醫院和護士學校。”
嚴復也問出那個關鍵問題“入學標準呢”
艾略特說“自然也要按照美國最好醫學院的入學標準。”
“這么嚴格”嚴復思忖道,“只怕前幾年招不到多少學生。”
李諭覺得無所謂“規矩從一開始就定好不是壞事,以國人的學習水平,將來達到這種入學標準并非難事。”
“也對,疏才數年前就布局了中小學,”嚴復有點放下心,“多虧你的先見之明。”
李諭仍舊依照國情給艾略特多提了個建議“醫學院最好開設預科,讓中學畢業的學生先讀兩年。”
“李諭先生的建議我們接受,美國大學亦是如此,”艾略特說,“但學生的英文水平必須達標,因為教學將全程采用英文,畢竟我們沒法把所有的醫學書籍都提前翻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