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我只是隨口一說,最終連600都沒給到”辜鴻銘無奈道,“我現在算是看明白了,所謂銀行家,就是晴天千方百計把傘借給你,雨天又兇巴巴地把傘收回去的那種人。”
據說他的這句話收到過英國編纂的詞典中。
李諭笑道“應該叫資本家。”
辜鴻銘說“說起來德國的幾本書好像特別喜歡用資本家這個詞匯。”
兩人在校園中走著時,一群舉著孔教會旗幟的學生從他們身邊走過。
目前的北大還沒迎來蔡元培的改革,仍舊透著許多舊時代的氣息,有很多過去的舊知識分子,這些人對康有為的孔教會相當支持。
幾天前康有為又發表了一篇名為以孔教為國教配天議的文章,引起了一陣漩渦。
辜鴻銘作為一個典型的維護傳統文化的人,都看不下去“康南海想得真美,自己沒弄明白儒家,卻搞出一個孔教,簡直如同五十年前的不倫不類的拜上帝教”
李諭一直反感這件事,但短時間內沒什么辦法,回道“民國初年,內務部就發文明明白白說了,中國向無國教,又值今日科學昌明時代,自不能翻然退化,反采政教合一之制,以教會之儀式為國家之儀式。現在康南海突然鼓動一大批人,要他們加入孔教,根本沒把律法放在眼里。”
“我多少了解,”辜鴻銘冷哼道,“他們也曾想讓我加入,笑掉大牙我一眼就看出來了,康南海政治手段不多,就想用精神手段。孔教形式上超然于一般的政黨,要是大量議員加入,真會隨了他愿。可惜他就是不明白,這個世界上比他聰明的人多了去,怎么會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李諭說“關鍵現在袁大總統也不支持孔教定為國教,兩人本來在理念上有所不合。”
“疏才兄弟說對了,”辜鴻銘說,“康南海想立虛君,最佳人選自然是宣統皇帝還有曲阜的衍圣公,壓根沒把總統放心上。”
其實到了后來,很多遺老遺少也不太喜歡康有為,覺得他對清廷不忠。這位老哥活得真是相當“不得人心”了。
來到教學樓后,辜鴻銘抱拳說“咱們先行別過,我要去上個英文課。欠款會盡快還上。”
李諭無所謂道“不著急。”
這段時間,歐洲那邊的發展非常迅速,各國的總動員令下發后,裝備出了大批軍隊。
德國、法國、奧匈、俄國都是義務兵役制,軍隊集結異常迅速。
英國雖然不是義務兵役制,但勝在有錢,給前線士兵開出了非常高的薪水補貼,遠超法德軍隊。靠著砸錢,英國也集結了近200萬大軍,只不過送到海峽對岸需要花點時間。
德國最先發動進攻,“借道”比利時,但比利時不借,打了十一天才將其攻克。
對德國來說這是明顯的出師不利,一個小小的比利時竟然都要打如此久,大大遲滯了德軍總參謀部的速勝策略。
跨過比利時后,法國境內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德軍勢如破竹,九月初就挺進到了距離巴黎只有15英里的位置,甚至可以看見埃菲爾鐵塔。
但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他們和多年后莫斯科城下的德軍一樣,不能再前進一步。
然后法軍統帥加利埃尼就看準時機發動了血腥的馬恩河戰役。
馬恩河戰役沒啥好說的,因為沒什么高超的軍事謀略,幾乎就是添油戰術。
唯一的亮點可能就是法軍組織了600輛出租車往前線拉人,不知道算不上最早的部隊汽車運輸
拉上去的人大都戰死了,簡直不是出租車,是送殯車。
馬恩河戰役的名氣遠小于此后的索姆河戰役和凡爾登戰役。
但馬恩河戰役其實就是一戰的決定性戰役,理由很充分它徹底粉碎了德軍速戰速決的計劃。
咱們分析過,德軍一旦不能完成速勝,就會陷入兩線作戰,離失敗就不遠了。
馬恩河戰役后,雙方開始挖戰壕。一直到戰爭結束,四年下來,這條長長的戰壕都沒什么大變化。
一戰就是可以如此簡單地概括,枯燥而殘忍。
任何暴露在塹壕之間視野中的士兵,幾乎都活不過五秒鐘。
兩邊有無數支狙擊槍瞄準,德國那邊是大名鼎鼎的一代神槍g98,英軍則是著名的李恩菲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