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福禍有時候就是難料。
袁世凱因為“二十一條”和復辟導致大半生所作所為全部付諸東流,但此后顧維鈞等人卻發現了日本人的百密一疏。
就是因為日本人自作聰明跳過國會,直接找袁世凱,顧維鈞等人才能在和會上挑明是日本人脅迫所為,并且沒有得到國會承認,繼任政府不再承認。
李諭說“如果覺得不好處理,可以偷偷地公開到報紙上,讓日本人面對輿論壓力。”
嚴復說“孫總長有同樣的想法,只盼屆時英美可以出手斡旋。”
李諭攤攤手“盡可能拖吧。”
嚴復說“對了,這兩天孫總長與一眾官員要去紫禁城見遜帝宣統,聽說醇王也會到,說不定你能見到他,其他時候見醇王的確不容易。”
李諭說“多謝嚴師告知。”
在歐美同學會成立的時候,李諭就見過孫寶琦。
孫寶琦對李諭同樣尊重。
“正好,你陪同我去內廷吧,”孫寶琦道,“那里不同于已經歸民國所有的前朝,比三大殿還要難進入,已經算作皇帝后宮。”
“真是太幸運了。”李諭說。
心想,自己上輩子去過好多次了。
但此時確實不同彼時,內廷中隨處擺放有大量貨真價實的寶貝,多到太監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偷出去。
現在內廷是個獨立小朝廷,孫寶琦作為民國外交總長,要時不時聯絡一下感情,不管怎么說,遜帝對滿洲還是有影響力的。
由于保和殿北邊用高墻擋住,眾人從紫禁城北門,也就是神武門進入。
這種入宮方式對李諭他們來說沒什么影響,但對于皇親國戚來說簡直就像侮辱,所以能不進出就不會進出。
迎接他們的是內務府大臣世續“諸位,皇上正在毓慶宮讀書,大家隨我來吧。”
到達毓慶宮后,孫寶琦首先進去向溥儀鞠躬道“皇上萬福金安。”
一旁的梁鼎芬突然跳出來,指著孫寶琦的鼻子罵道“你是誰你是哪國人”
孫寶琦一愣,沒有接上話。
梁鼎芬接著說“你忘了你是孫詒經的兒子你做過大清的官,你今天穿著這身衣服,行這樣的禮來見皇上,你有廉恥嗎你是一個什么東西”
“問得好你是個什么東西”另一位遺老勞乃宣也來勁了。
孫寶琦張張嘴,淡淡說“不錯,不錯,我不是東西我不是東西”
真是無語,在外頭受日本人的氣,在紫禁城內廷還要受遺老的氣。
果然民國時期最不好當的政客類型就是外交家。
李諭和梁鼎芬有過好幾次見面,梁鼎芬此前是張之洞的重要幕僚,但大清滅亡后,卻堅定地要做“孤臣”。
幾年后,梁鼎芬做了溥儀的老師。
他現在是小朝廷的“崇陵種樹大臣”,專門負責給光緒的崇陵種樹。這個官聽著有點意思,而梁鼎芬一干就是三年,竟然種了數萬棵樹。
勞乃宣更是遺老典范,發誓不做民國的官,張勛復辟時跳得異常歡。
李諭進來時,連忙對他們兩個笑道“不用問了,在下是中國人。”
李諭好歹當過帝師,兩人對他還算客氣。
梁鼎芬說“你也來看看皇上的功課。”
李諭看到屋中的案幾上放著一個景泰藍的小罐,盛著三十六根一寸長的干草棍,與貴重的瓶體非常不相稱。
梁鼎芬對李諭說“這個叫做寸草為標,康熙爺留下的規矩。”
李諭問道“什么意思”
梁鼎芬說“康熙爺說過,宮中的一切物件,哪怕是一寸草都不準丟失。為此他專門放了幾根草在宮中的案幾上,叫人每天檢查一次,少了一根也不行,是為寸草為標。”
“原來為了幾根草可以這樣大費周章,不想讓它丟很容易,”李諭端詳了一下,接著戲謔道,“但康熙帝的干草棍一根都沒有丟失,長滿青草的土地卻不知道少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