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總歸混得很不錯,成名相當早。
幾人慢慢又談到歐洲大戰,畢竟北洋政府已經對德宣戰。
李大釗對這方面最關注“俄國的退出是今年歐洲大戰最重要的因素,我在報紙上看到列寧那句和平、面包和土地口號時,就知道東線戰場要結束了。”
魯迅說“不僅俄國,今年法國的兵變鬧得也很大。兩邊都出事,真擔心德國趁勢反撲。”
“沒這么簡單,”李諭說,“法國軍隊的嘩變并非俄國那樣的革命,可以壓下去。而且美軍參戰后,西線戰場上德國面對的壓力只怕會更大,最終的決戰要來了。”
法軍年初發動了一次大反攻,由接替霞飛的新任總司令尼維勒發動。
不過他的作戰計劃在戰前就被德軍全部知曉,因為尼維勒竟然到處演講,給士兵講了具體戰術
開戰后,尼維勒調集了大量火炮進行火力覆蓋,要強攻德軍布置的興登堡防線。
但等法軍的火炮彈幕結束后,德軍的塹壕、碉堡和炮臺并沒有受到太大損傷。
法軍步兵進攻時,一戰戰場上最出名的死神馬克沁機槍就開始收割了。
尼維勒攻勢可以說毫無進展,法軍被打殘,西線從此主要由英軍和德軍對峙。
英國人那邊,則搞了一次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非核爆炸。
梅西納山脊戰役中,英軍在德軍陣地下方挖掘了五千多米隧道,埋藏了445噸炸藥,凌晨時引爆,睡夢中的德軍被炸死2萬人。
德軍提前發現并做了防爆工作,但沒想到英軍搞得這么絕。
但這些已經都不重要了,因為年度大戲在俄國。
李大釗說“我有些擔心華工情況,歐洲大戰如此激烈,要是北洋政府派的軍隊過去了,恐怕損失更慘重。”
李諭說“美國的士兵還要訓練一年才能奔赴戰場,可能根本用不著北洋士兵。”
段祺瑞的確按照日軍的模式組建了三個師,但他們直到一戰結束還沒訓練完成。
聊了大半天,飯店端上來了飯菜。
魯迅對大家說“這家店有道最近名動京城的總統魚,大家嘗一嘗。”
李諭看著桌上那盤大鯉魚,隨口說“很正常的菜,起的名字這么唬人。”
魯迅解釋說“這是新任的馮國璋馮大總統從北海、南海、中海中撈出來的,異常名貴。”
蔡元培說“三海里的魚里面不都是前清皇室和過去袁大總統養的嘛”
“所以很珍貴,”魯迅說,“馮大總統聽說這些魚能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就找商人撈了出來,賣到各家飯店,聽說賺了好幾萬元。”
李諭笑道“這個總統當得太無趣,搞錢竟要從竭澤而漁的地方下手。”
民國的總統沒錢還沒權,就圖個名,黎元洪也就罷了,馮國璋是個實權派,當了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
蔡元培拿起筷子“我得嘗嘗三海的魚有何不同。”
品了幾筷,蔡元培說“味道沒太大不同,但魚真夠肥。”
從北大返回的幾天后,李諭在京師天文臺又見到了一個前來拜訪的學者,高魯;隨同的還有一名清華學校畢業生,兩人都是天文學者。
高魯是近代天文學家,首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南京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首任所長。
“院士先生,您真把這座古觀象臺做成了現代天文臺的樣子”高魯興奮道。
李諭說“花了好幾年,望遠鏡是從美國運過來組裝的。”
“放眼全世界,您在天文學領域都首屈一指,在下不出國就能領略天文學大咖的風采,”高魯說得很真誠,“我過去在比利時留學,便喜歡上了天文學,回國后一直找不到如此設備優良的天文臺。”
李諭說“我平時比較忙,正好天文臺缺人,如果閣下喜歡,可以當個臺長。”